地藏经全文网

钟山石窟:一部三教合一的中华石雕艺术史

发布时间:2024-12-05 10:30:38作者:地藏网
钟山石窟:一部三教合一的中华石雕艺术史

钟山石窟:一部三教合一的中华石雕艺术史

作者丨李贵龙(书房记团队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

知行山水,应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行走山水间,观万物竞自由,风轻轻地吹拂,云缓缓地飘荡,鸟儿啾唧,蝴蝶舞蹈,小河低吟,花儿吐香……生机盎然、万紫千红的大自然,是一幅自然天成的画卷,更是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观画,欣赏造物主的神奇;吟诗,悟出人生苦旅的真谛。更有那深藏在千山万壑中的人文景观,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人类坎坷不平、荆棘塞途的历史旅程,也记载着人类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儒家学说奠基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行走山水,有感而发。四季轮回,逝者如斯,数千年来步其后尘者众。步后尘者并非全都是智者仁者,当然,非智非仁者,在山水间行走,也算是不错的人生体验。毕竟,能达到孔圣人一样境界的人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我就属于非智非仁却爱行走山水间的那个群体中的一员。

秋风落叶的季节,沐着丝丝秋雨,借着参加某所高校举办的陕北文化研讨会的机会,忙里偷闲,走进了钟山石窟。

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秀延河北岸,钟山石窟就座落在这风景如画的山水交汇处。

现在,无法知晓是谁对钟山石窟肇造进行选址的,但他肯定是一位高人。他熟知人与山、与水和谐相处的自然之道。佛祖也亦然。

钟山虽然称不上挺拔险峻,巍然屹立,同样层峦叠翠,蓊蓊郁郁,以博大的心胸包容万物。秀延河虽然外表柔弱、平静,同样穿石破岩,浩浩荡荡,以灵性和智慧,毅力和决心,朝着心中蔚蓝的大海日夜流淌。

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千余年凿建而成。整个石窟群依钟山、临秀延而建。如今,虽然满面沧桑,却难掩曾经的雄宏气派。

一座石拱桥连接着此岸和彼岸,我缓步从桥上走过,从世俗的此岸到达圣洁的彼岸。

钟山石窟太过寂静,只有一位老农模样的看守者。据他说,他是顾用来专门照看寺院的,每天打扫打扫卫生;不忙,只是太孤寂,找个啦话的人也难,三四天了只来了你们三位参观者。从他脸庞堆满的笑容和客气友好的态度告诉我们,他说的是再实在不过的实话。

随着看寺老者轻盈的步履和流畅而专业的讲解,穿山门、过牌坊,走进主窟万佛岩。看寺老者对钟山石窟的历史如数家珍,没想到,其貌不扬的他还是一名称职的导游!

他说,这里原来还有中殿、十王殿、明王殿、金刚殿、万佛楼、钟鼓楼、三官楼、观音阁及禅室方丈,雕梁画栋,十分壮观。这在清道光《安定县志》重修石宫寺碑记中有记载,可惜毁于兵燹,除正殿石窟外,尽成废墟。如今,钟山石窟保护范围之内,还遗存有不少古建筑,如宋代的山门、牌坊、明代的萧寺宫、禅院、清风明月戏楼、七级密檐式砖塔、九级松岩法师浮图塔等,均保存完好。

始建于宋平治四年(1067)的主窟(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走进万佛岩,就走进了佛国世界。

万佛岩呈长方形,面积为225平方米,平顶八卦莲花藻井,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窟内正中有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3组14尊大型主体石雕佛像,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还有乘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三尊主像上面各凿有复斗形藻井,绘唐草图案。坛基前后两排共八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密层层地刻满了以佛教故事为主的浮雕。窟内雕像,全部妆彩,尤以主像群最精,以泥金彩绘,金碧辉煌,保留千年而经久不变,令人称绝。

据说,石宫寺有辉煌的过去:占地360垧,僧人500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四季香烟缭绕,钟鼓喈喈,信众簇拥;主持僧北辖葭州,南统骊山,是黄土莽塬最红盛的宗教圣地。

世事变幻莫测,真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如此!佛界亦然!

当下的石宫寺,确实有点冷清。佛祖倒没有流露出一丝的寂寞,半毫的冷落,仍然以千年不变的慈祥面孔,静观沧海桑田、笑对人间冷暖。

这就是佛,和佛应该保持的姿态与心态!

本来,雕凿佛造像的初衷,就是作为偶像供人敬仰的。佛像的雕成初始,顶多是一件艺术品,只有经过香烟的缭绕,信民的贡奉,才被叩拜成至尊的佛爷。当然,雕凿的过程也应该是虔诚的修行过程。

礼佛参禅的目的在于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

说白了礼佛参禅是自我洗心革面,自我觉醒,自我完善的过程。

当下石宫寺的冷清,是佛像褪去了圣洁的光环,回归到了艺术的本真。就连孤单的看守寺院的老者,向我们反反复复讲述的也是它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而闭口不言佛爷有多么灵验,佛事有多么红火。

当然昼夜香火不断,四季信民如潮更好。本来,寺庙道观是凡俗与圣洁共存的文化空间。

确实,钟山石窟的存在,不在于世俗佛事活动的热闹,而是其历史的、人文的和艺术的宝贵价值。

研读钟山石窟,就是研读一部佛教东传史,研读一部华夏族人宗教信仰史,研读一部中华石雕艺术史。

主窟的外壁上,我发现有道教鼻祖老子、儒教始袓孔子和关帝圣君的造像。看寺老者说,老子的造像是明代万历年间雕凿而成,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和关帝圣君的造像补雕其上。至此三教圣人尊居一窟,是佛、道、儒三教合一最完美的体现。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宗教信仰,其主要特点是,多种宗教的并存性;对外来宗教的融合性;显著的民族性和汉民族宗教信仰的务实性。特别在陕北,无论规模大小的寺庙和道观,主祀的或佛或道或儒,同时也会把或儒或道或佛,以及民间信仰的诸神供奉,让他们共享香火。规模大的寺庙群佛、道、儒各居一室,像赵钱孙李诸姓人家组成的村子,和睦相处,春耕秋收,各过各的日月。规模小的寺庙佛、道、儒共居一室,似集体办公的政务大厅,互不干扰,有条不紊,各司其职。这正是中华民族恪守的中庸之道在宗教信仰上的体现。

来去匆匆,游览式的拜读,对于佛教经典和石雕艺术巨著般的钟山石窟,显得十分草率和肤浅,却受益匪浅。

经石拱桥缓步返回,从圣洁的彼岸回归世俗的此岸。回首仰望钟山石窟,再次与镌刻我心扉的影像重叠,参禅钟山,确实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