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那么爱生病,今天的年轻人那么容易英年早逝?平时儿童医院孩子们看病排队排到外面来。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载就是承载;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载万物。相反是那句话?叫德不配位。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我举几个例子:有很多年轻的人一出名就死了,有些官员一提升重病,有的人家里有钱刚盖完房子,人去世了,出车祸了。为什么?就是这四个字“德不配位”。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我刚才给大家看了我使用一块钱的手机、穿8块钱的布鞋,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没有什么德行,我用这些很简朴的东西,我心里很踏实。你没有德行,享受的太大,奔驰、宝马、豪华别墅,顿顿饭都是上千上万,就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折自己的福,您真敢吃,真敢用啊?
现在人们疯狂的追名逐利,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孔老夫子、孟老夫子教给我们“不义之富贵”,就是不符合道义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不义之财。我们现在天天看这个奔驰车好,那个大别墅好,你看人家当官当这么大,不行我一定要把这个钱挣到手,大家都是在这样想,完全不懂得道德。结果会如何呢?“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我今天给各位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名字叫《地狱门前》,讲李真的。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他很多的作为,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失常”。说这个人精神失常,这个人言语失常,为什么?一个新华社的记者给我讲,李真做了国税厅厅长后,走路横着走,指手画脚,感觉好像天王老子,已经都没人样了。我学习传统文化以后我明白了,打个比方说,这有一张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给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那我们看这个桌子怎么样?它就开始发抖,它就开始变形了,出现崩溃之前的先兆。所以各位我们一定要明白清华大学的古训“厚德载物”,金钱、权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报,都是压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载的了吗?靠什么承载,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
福报到底是什么?通俗地讲福报是一种能量,您这张桌子受不了一百斤的能量,您只能受十斤的,你还非得去当个厅长,当厅长得有大德行,他要为全省的税收负责,那得有大德行、大胸胸襟的人才能承载得了这种福报、关系和待遇,所以说厚德载物。中国历朝历代选官员,先看德行,不看学历,学历那是知识,那不是德行。
祸患的先兆——傲慢
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朋友、家人,当他出事出问题之前一定会有先兆,什么先兆?就是反常。什么反常?比如傲慢。无比的傲慢,决定要出事,为什么?他那张桌子已经开始发抖,已经开始变形了,已经不正常了。这些东西都是真的,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当中有大学问,这个在平时看不到,只有在古圣先贤那里才能看得到。孩子出事之前也有这个问题,他表现说话狂妄、目中无人、目无尊长,这都是灾祸要出现之前的表现。不相信这些东西,就是不相信自然规律,不相信太阳从东边出来,不相信有黑天有白天。
回到我们当初的问题,孩子为什么老生病?请问各位,在我们家里餐桌上,谁的饭碗里面好东西最多?是孩子啊,最好的都在他那个碗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最好的都给他,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家里所有的精华全都给他,全都给这个小孩子。这些东西我们都明白是福报,是能量。这个几岁的孩子他有什么德行享受白发苍苍的老人、长辈、前辈供养他?厚德载物是真理啊,规律啊,所以各位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天天给孩子攒钱,天天给他好东西,天天给他这些东西,是给他灾祸啊。孩子他给这个家,有什么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贡献?他有什么德能来享受这些人对他的供养?!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头一个疾病,第二个灾祸,第三个夭折。我们老年人过去讲“折福折寿”,是有道理的。大家不要忘了,寿命和福报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个能量罐。我们不会爱孩子,现在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违背知识,你越爱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灾祸,越容易夭折。年轻人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去世的那么多?三十多岁,突发疾病为什么那么多?因为他的福报、能量快速消耗了。所以吃的简朴、用的简朴,真有好处。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你才敢消受。你看着领导做好车,就想把他拉下来,你看那些企业家那么有钱,就想我要把这个钱拿过来,现在年轻人都是这种价值观,西方的价值观,竞争,只有有能力我都能够得到。就不知道想想人家有什么样的德行和福报,他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才能坐的安稳。再说一句《周易》里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你看着人家发财,你看着人家出名,你看人家当教授,当领导,你有没有想过人家的祖上有多大的德行。
今天发自美国的这场大的金融危机,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被赶出了自己的房子,什么原因?借钱消费享受,他们受到了这样的恶果。美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危机?德不配位。美国人大概有两亿,他们消耗地球四分之一的资源。问题就出来了,厚德才能载物,他有那么大的德行吗?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德行,会怎么样,会受不了。
钱是有吉凶的 感召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再看看吉财和凶财,吉财。钱有吉凶,车、房子、名、官位、待遇,一切的一切都有吉凶。什么是凶财?不是好来路的,不仁不义不符合道德的,全都是凶。吉财、吉祥是什么?自己该得的。你看外面扛木头的,一天一身大汗挣十块钱,他挣的踏实,他挣的是吉钱是本分钱。大家有机会清点一下自己的经历,很多的东西,很多的钱财,不是吉祥的是凶的,在手里攥着,在手里握着,它就折损自己的受命,带来疾病、灾祸、夭折。
我们再看这个词:感召。《易经》里面讲过这样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谁来分呢?就是您的心啊。占便宜的心,老想偷盗的心,老想做坏事的心,你有这样的想法,自然周围感召的人都是这样。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是别人不好,你说我怎么跟这么一帮人在一起,对我影响太不好了,你错了,不是他们不好,是您自己把他吸引过去了,把他感召过去,怪不得谁。这老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我自己不好,是我自己德行不够,不是人家不好。明白了这个道理,哪有坏人,都是好人,是我自己学习的不够,就不会怨天尤人。
下边要为大家汇报的,“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它是怎么回事?
疾病是怎么来的?
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相由心生”。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形象,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样子。它是由自己的想法来影响和改变的。如我们发脾气,脸色就变了,嘴唇发紫,脖子通红,您看相由心生了。您一欢喜,满脸红光,眉开眼笑,皮肤发光,相由心转。我们一出生,婴儿很健康,皮肤、气血很好,细胞都是正常的。一发脾气啊,一沉闷,一怨恨,它就扭曲了,就像餐巾纸一样。心的力量可大了,可以让头发竖起来,脸变形,甚至五脏颠倒。我举一个我家里的例子,在1980年前后的时候,我的姥爷很健康,身体很强壮,笑起来声音洪亮。一天在外面生了闷气回家,我的姥姥给我姥爷吃了一碗米饭,一碗牛肉,他老人家生着闷气吃完。当天夜里就大面积心梗,半个月之后去世了,60岁走了。大家想一想,一顿饭吃错了,违背了道德,就送命啊。生气的时候,胃扭曲了,不能吃了,就这么简单。
怨恨、忌妒、郁闷、彷徨、焦虑、对立、仇恨所有这些不健康的心态,把我们身体的细胞全部都改变,三天才能恢复过来,大家想一想现在我们是不是三天发一次脾气啊?是一天发三次脾气,每天都得着急发脾气。癌症怎么来的呢,老祖宗两千多年来就告诉我们了,相由心转,相由心生,我们仇恨的心,讨厌别人的心,对立的心,不知道感恩的心把我们的身体的细胞全部都扭曲了。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得兄弟友爱,不懂得夫妻相敬如宾,不懂得朋友间讲究信用、诚信,不懂得感恩我们的领导,不知道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天天扭曲这个细胞,最后它就不回来了,就不恢复了,不恢复就怎么样了呢,就成癌细胞了。
还有结石,人身体里面怎么会有石头呢?这个东西多坚硬,我们是血肉之躯,一切都是柔软的,最后能把我们的身体转成坚硬的石头,各位想一想这个心的力量有多大。我们能不关注自己自己内心的学习,内心的休养吗?你不让心和谐,你天天贪婪、忌妒、怨恨、对立、着急,我们的身体最后就变成了石头,痛苦啊。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癌症并不可怕,我不是举那个例子了么:快死的人因为孝顺父母瘤子两天就小了,相由心转了,相由心生了。所以不能取西方的价值观,西方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更快、更高、更强,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它不符合自然规律。你把你的手放在你的血管上,放在你的脉搏上,你能不能够让你的心脏和你的脉搏更快、更高、更强?身体是这样,自然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他自然就跳八十次,生下来就是这个数啊,你非要改变他。科学的实验证明:人类的身体是有极限的,百米跑的极限是多少呢?9.13秒。如果运动员的速度超过了9.13秒,他的肌肉就断裂,动脉就破裂,心脏会完全的爆裂。以更高、更快、更强的这个西方价值观跑下去,不断的打破纪录,今天是9.23,明天是9.21,那最后不就到9.13了吗,那心脏不得爆了嘛。中国五千年前没有百米赛跑,我们的体育运动是太极拳,和我们的心跳和我们的脉搏是吻合的,和自然规律运转是吻合的,这是自然之道,它才能够生生不息。
中国的老祖宗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书就是《弟子规》,就是传统的四书五经。先从学习《弟子规》开始,改变命运。这些书,这些经典,里面自有黄金屋,去学,去落实,就能给你带来财富。像我们汇报团里的王双利老师就体会到了,他原来营业额只有两百多万,学习了传统文化做大量的善事,心改了,不到两年时间,从两百多万增加到两千多万,不可思议。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颜就是我们的颜面,脸色就像玉一样那么的光润、美好。学习这个经典你就能够得到这个,很多的女士去美容,错了,花了很多钱,脸越来越暗淡。你看我们这些老师们,每次一见面互相赞叹,说你这个脸大放光彩、大放光明,为什么?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话讲的是真理。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