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学生佛学体验营学子提问
同学提问:我的爸爸、妈妈做了一些事情,对我造成了一些伤害。这次来的时候,我就压制自己,告诉自己,不能恨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对我们的恩情重如山,这样来压制自己的情绪。事后又比较自责。我自己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对父母的怨恨,但遇到对境的时候,又无法克制自己。第二个是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如何抉择,请上师开示。
上师开示:确实,父母有时候也会犯一些错误。但是父母对儿女是真心、真正的爱。这种爱我也不太懂,我听别人说,这种爱不为自己,只为他人付出,这是真正的爱。父母也是众生,他也是凡夫。他有时候有一些情绪或不太正当的行为,也是正常的。《入行论》中讲,他们也是不自由的,也是受业力的牵引,被烦恼所束缚,有时候烦恼生起来的时候,可能会骂人、打人,他也没办法;有时候嗔恨心生起来了,他也压伏不了、对治不了。一个修行人,他可以对治这种情绪,但没有办法控制烦恼,肯定会有一些过分的、不正当的行为,我们要理解。有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也是受业力的牵引。我们在六道里都是不自由的。你看有时候,我们不愿意做的也做;不愿意面对的人和事情也要面对,不愿意接触的必须要接触,这都是业力。我们受业力的牵引,父母也是这样的。当我们明白这些的时候,就应该从心里不怨恨父母,不怨恨众生。
这样,当我们遇到这些事的时候,就不会烦恼了。否则,要控制的时候很难。若用压制的方法,就如你说的那样,心里肯定很难受,不舒服。如果没有智慧,只靠道德和信仰是不行的。按道德标准来说,你的言行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你的心已经动了。我们佛法里讲:“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要心不动,心平气和。表面上你动了,心里不动就行了。你明理后就不怨恨了,就能包容了。你们经常讲“包容、包容......”,明白道理后,你才会包容,之前不行。你今天包容,明天包容,若一再如此,总有一天你会爆发的,很难控制这种情绪。所以佛法里不主张这个,你若明白了,心里就不会起烦恼。
问:什么是世俗菩提心?
上师解答:从发心的本体的角度来分,菩提心可以分两种,一个是世俗菩提心,一个是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下的发心,胜义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发心。
世俗菩提心可以分两个,一个是愿菩提心,一个是行菩提心。对于初学者来说,世俗菩提心特别重要,尤其是愿菩提心。
愿行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天天讲法、闻法前念的,“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这就是愿菩提心;“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这就是行菩提心。一个是为果而发誓,一个是为因而发誓。
我们一定要反复地这样发愿发誓。直到有一天在我们的相续中自然而然就有那么个念头、那么个想法的时候,我们才算发出来世俗菩提心。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