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十卷

发布时间:2024-12-16 10:26:09作者:地藏网

第十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十八页倒数第二行看经文:

  【示有戒名。愦塞不信。违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亦无经像恭恪之心。既不烧香灯礼拜。恒怀狐疑。嗔恚骂詈。恶口嫉贤。】

  这是世尊在此地举几个学造作罪业的项目,给我们做反省的参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经教相违背的太多太多了,不是只有这么几条。我们学习总要懂得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你才会有进步。这几条就相当严重,可以说是一般不如法修行常常犯的,最要紧的,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这种心态?有没有这样的行为?如果有,我们学佛所得到的结果自然是凶灾。

  第一句说「示有戒名」。你受了三皈,受了五戒,甚至于你剃头出家了,你也受了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受了怎么样?有名无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最普通的五戒,「不杀生」这一条戒你能讲得清楚吗?这一条戒,佛是什么样的理由制定这条戒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戒行、戒相、戒法你懂不懂,如何受持,受持里头有开遮持犯,你完全搞不清楚,这一条戒你怎么持?也就是这一条戒,你怎么作法,你怎么能把它落实?不是那么简单!

  不要说戒条,就是受的三皈,许多同修都受过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什么意思你真的懂得了吗?很多人糊里糊涂受了,糊里糊涂在学佛,不知道学些什么,自以为是佛教徒,自以为是修学前头有一句「形象鲜明」。形象鲜明很深的意思落实在我们身上,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要形象鲜明,要受到社会大众尊敬,我们的佛陀脸上有光彩。如果我们做的一切都不如法,表现的是迷信,我们在这个世间把佛陀的面子丢尽了。这叫什么?破坏佛教形象,我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我就要受。

  诸位要知道,破坏佛教形象的罪比破和全僧还要重,破和合僧的罪堕阿鼻地狱,我们破坏佛教形象,你将来不堕地狱谁堕地狱?出家人最大的功德是什么?形象好。至少也要装成一个样子,装成一个规规矩矩出家人的样子,让外面人看到对佛教有好的批评,那就是你在修福,你就在那里积功累德。所以我常常讲学佛人,我们站在外面就是佛教的招牌,不能把招牌砸掉,样样都是好样子,容貌是个好样子,体质是个好样子,仪容是个好样子,你懂不懂这个道理?你知不知道这个利害?

  现在这个世界民主自由开放,父母管不了儿女,老师也不敢管学生,你们做的一切不如法,我们看到不敢讲,讲了你不服,还要跟你结冤仇,那何必!随你去,各人有各人的果报,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不说了。

  今天讲到这一段经文不能不讲,经文是佛讲的。要特别提醒自己,我们的形象要鲜明。我们的仪容出去之后,我们的服装、衣服破不要紧,破可以补,一定要干净、要整齐、要清洁,不能够随随便便,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这不可以。为什么?你是社会的表率。人家见到你称你法师,「师」是什么?老师,老师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榜样。老师是这个榜样,这个社会众生怎么会不遭难?我们的形象不好,让社会大众误会,让社会大众责难,责难你一个人,牵累到整个佛教,你造的业有多重!你自己完全不知道。出门衣冠不整,你就在造罪业了,天天造罪业,不断的造罪业,自己还以为自己修得不错,我们四众同修都是这样的,都要注意到。在家给在家大众做榜样,出家给出家大众做榜样,不能随便,不能随自己意思,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你才是真佛弟子;你要违背了,你是假佛弟子。

  三皈一定要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皈最重要的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要真干!不是接受那个仪式,仪式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我学佛头一个接触的出家人是章嘉大师,头一天他老人家就告诉我:「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这个形象是对大众的,重实质是对自己,自己要真干。受三皈,什么叫三皈要搞清楚、搞明白;受五戒,条条戒也要搞清楚、搞明白,怎样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不能够落实,那就是「示有戒名,愦塞不信。」

  「愦」是昏愦,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糊涂;「塞」是什么?闭塞、不通,一窍不通,对于佛的道理不通达,对于佛的一些行持日常生活,你不能够明了,糊涂!这样学佛就破坏佛教的形象,就造成社会大众对佛教的误会,对佛教的排斥。佛教今天为什么这么衰?我们佛弟子所作所为不如法,没有依照佛陀经教去做,完全违背了,把佛教败坏了。所以古德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一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学佛的人要是这样搞法,将来统统堕地狱。你们也往生、也修道,修什么道?修地狱道。你们要往生,不是生极乐世界,生阿鼻地狱。不能不明白,不能不提高警觉。

  「违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根本原因是你没有遇到好老师,老师没有讲清楚,没有教明白。世出世间求学最重要的是好老师,在家我们幼年童年的时候,父母兄长给我们选择老师,我们成年之后自己要认识善知识,要有这个能力。说老实话,现在你们到四十、五十都没有这个能力,这就可悲了。为什么到四十、五十都没有这个能力?你从小没有受过教养,你在八岁、九岁、十岁的时候,你的父母没教你,所以活到四十、五十,活到半百了,还是愦塞不信。这个「不信」,可以包括所以圣人的教诲。你不相信,问题严重了。

  圣贤的考诫,戒律是行法。佛法分四大类「教、理、行、果」,佛法有这四大类,戒律是教理行果的行法;换句话说,是我们的生活规范,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必须遵守的。由于童年的时候没有接受到这个教育,现在我们学佛怎么办?还要从儿童教育学起,所以我们这才特别强调《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阿难问世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以及我们自己编的《净宗同学修行守则》。这个守则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早年编的,的内容是节录沙弥律仪,节录这些最重要的,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做到的。

第二个版本是我们推行《无量寿经》之后,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节录最重要的教训六十二条,《无量寿经》全经不能背诵,这六十二句一定要能够背。又节录《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这些教训四十四句,总共一百零六句,这是属于行经,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做到、要落实,我们都是真正佛弟子,名副其实;要做不到,就是佛教的罪人。如何不做佛教罪人?你不要受三皈五戒,你不要出家,你也可以学佛,学佛而不受三皈五戒、不出家,你学得不好,你不是佛教罪人;只要受了三皈五戒,只要剃了头,你要做得不好,你就是佛教罪人。为什么?你参加这个团体,你就败坏团体形象。我说这些话不好听,对大家有肯定的利益。

  为什么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你对于经教的理论没搞清楚,对于佛的教诲,就像戒律里面制戒的因缘不晓得,就是佛为什么制这个戒,制戒的理论基础不晓得,戒律修行的方法不晓得,受持这条戒律的好处利益在哪里不晓得,你统统不了解,你才会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你要是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你没有疑惑了,你自自然然欢喜举行,你都会做到。为什么?好处太多了。

  「亦无经像恭恪之心」,对于佛经佛像没有敬意,随随便便的对待。佛为什么提出这句话?这句话就是你不尊重老师,你不知道尊师重道,你不知道知恩报恩,如果你要是知道,你对于佛菩萨的形象有恭敬心。我们能够闻到佛法,得力于老师的传授,我们在佛法里面得到的殊胜功德利益,这是老师给我的,我们对于老师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我们自己这个小道场里头,无论是在客厅、讲堂、念佛堂,我们都悬挂老师的照片,心里总是感觉得老师天天跟我在一起,我们上课跟老师在一起,老师都看到了。我们的护法韩馆长特别给她放的大照片,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们,如果没有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我们不可能成就,护持的功德超过老师。

  我举个比喻给你说,老师是生母,护法是养母,生母生下来没有人养,死路一条,活不成,养我的恩德超过生我,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我想到这个道理,以后在佛经上果然看到佛这样说法,在《大涅磐经》里面,佛说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我们讲经说法的功德比不上护法。我是老早想到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的,以后经典果然有证明。所以我们现在在澳洲这个道场,我们放两张很大的照片,一张是李烦南老师的,一张是韩馆长的,这两张照片挂在正当中,旁边是章嘉大师、方东美先生、夏莲居老居士的, 我们排列在两旁。知恩报恩!我们对于韩馆长的家亲眷属,对于李老师的家亲眷属,我们总是念念在怀,总是常常会照顾到。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知道,决定伸出援手,决定全心全力去帮助,我们有义务。人与人之间有道义、要有仁义、要有情义、要有恩义,这才是个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人要是没有恩义就不是人了。

  这是表现尊师重道,你对于佛菩萨的形象没有恭敬心,你对老师没有尊敬。

  「既为烧香、燃灯、礼拜」,这个前面说过了,这是我们奉事师长的日常仪式,仪式虽然不是最重要的,用这个仪式来表达我们的诚敬,所以仪式不能缺少。但是要晓得,仪式并不是真的重要,在环境不许可之下,可以不必仪式。像我们今天在台视,我们这边后面没有佛像,也没有烧香也没有燃灯,可以的。如果在自己的道场,那一定要供佛像,这个仪式就有必要。所以,仪式不是最要紧的,而把经典的道理讲透彻,这个最重要。我们供养佛像,前面跟诸位说过两个意思:第一个是纪念的意思,知恩报恩,纪念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提醒我们自己见贤思齐,看到佛菩萨我要像他一样,提醒我:见到佛像,我要作佛,时时刻刻用它来提醒我们,用意在此地。

  供养具里面的香,「香」代表什么?「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这一炷香燃了之后我们就想起,不要忘记戒定慧,这个香是代表戒定慧的,不是烧这个香给佛闻的,不是!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修戒定慧。佛前面供一杯水,水是代表不要忘记修清净心,我们用心要像水一样,跟水一样干净、一样平等,水代表清净平等,不是给佛菩萨喝的,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供佛不可以供茶,茶有颜色,那个心不清净,虽平等,不清净。诸位要知道,有人供茶错了,一定供清水,干净的清水。供的杯子最好是玻璃杯透明的,为什么?它是提醒我们自己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还有一些人不知道,供杯该的大悲咒、心经,水供上,盖子盖下来,那表法的意思完全没有了,这是错误的;透明的杯子,一尘不染,这样表法的意思圆满具足,要明白这个道理。

  礼拜,这个修行很重要每天至少早晨起来在佛菩萨形象面前拜三拜佛,什么意思?把这种对佛菩萨诚敬的心,在这一天当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叫叫礼拜。我今天对一切人没有像对佛恭敬的心,我磕三个头叫白磕了。对人要像对佛一样的尊敬,对事也要像对佛一样尊敬。对事的尊敬是认真负责,把这个事情办好,这是敬事;敬物,桌椅板凳都是我,摆得整整齐齐,擦拭得干干净净,对它的恭敬。早晚礼拜是修这个法门的,现在几个人懂?见到佛会礼拜,见到人会瞪眼睛,成什么话!佛看到你这个样子都流眼泪,你怎么学的?学了之后完全用不上,跟你的生活全脱节了,这大错特错!

  下面「恒怀狐疑」,这个狐疑范围很广。对于佛的教诲,佛经里面讲的道理,修学的方法,免不了怀疑,甚至于不能接受,这些都是有原因的。总的原因,老师没有尽到责任。老师要没有尽到责任,老师堕十九层地狱,这个故事是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讲的,他讲过好几次。他说从前有个大夫,医生我们叫蒙古大夫,看一个病人,那个病人就遭殃,都死掉了,以后堕地狱,被阎王判堕十八层地狱。他天天喊冤枉,我是好心,我的医术不行,我是误杀的,不是有心杀的,不应该堕十八层地狱,在那里又哭又闹又跳。跳的时候听到下面有声音,他说:「老兄你不要跳了,灰尘都落到我身上。」他想难道底下还有十九层吗?他说:「是!我在十九层。」「你干什么的?」「我教书的。」教书误人子弟,比庸医杀人的罪还重,这还有不负责任。你没有教得好,没有带得好,决定脱不了关系。

  但是亲近一个好的老师,自己要是好的学生,师资道合,这才能成就。作学生后头还要讲,师生之道,学生不具备良好学习的态度,遇到好老师,老师对他也没法子教,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你具备良好学习态度,真正好老师他会全心全力指导你,这在我们佛门讲「法器」,你有条件接受圣贤大法,他不会舍弃的。他要不尽到责任,他就是堕十九层地狱。如果我们做学生不具备这个条件,那他没有法子,他没有这个责任,他不会造这个条件,那他没有法子,他没有这个责任,他不会造这个罪业。所以学生要找好老师,好老师也要找好学生,这个缘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强求不到。

  底下这两句话,我们要特别谨慎。「嗔恚骂詈。恶口嫉贤」,你这八个字要是犯了的话,那个果报很惨。不要认为现在骂人骂得很痛快,后面有很难过的日子,一定要记住嗔恚堕地狱,恶口嫉贤的果报都在三途,为什么造这种罪业?嫉是嫉妒,许许多多的罪业都是从嫉妒心里面生的,非常可怕。我们应当把心量拓开,看到别人有善行、有善事,我们决定不嫉妒,我们尽心尽力去赞助,他有多少好处,我都沾光,我得的利益跟他一定相等。如果我嫉妒、我障碍,他的福德不会减损,我的罪过会加重,这里面的道理很深。佛在经教里头讲得很透彻,你不读经怎么行,你怎么会懂?经典里面字字句句都是实话,绝对没有一个字的妄语,我们要诚信,决定不能怀疑。备注诸位自己去看。请看底下第三段,在第二十面:

  【又不六斋。杀生趣手。不敬佛经。持着弊箧衣服不净之中。或着妻子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座席恭敬之心。与世间凡书无异。】

  这里面讲了三桩事情,第一个不知道斋戒,第二个造杀生的罪业,第三个对经典不尊重。我们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不能不留意,佛在这个地方,等于是我们学佛一开端佛就提出来了。「六斋」,经典上给我们讲,一个月当中至少要修六天斋戒。「斋」这个字的意思不是素食,现在以为吃素叫吃斋,这错误的,素食跟斋的意思完全不同。斋的目的是修清净心,「斋心」这个心要跟佛的心相应,佛心清净、佛心平等。佛用什么方法来修清净心?省事。省事的方法很多,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最重要的是饮食,佛从饮食上做榜样给我们看,佛日中一食,日中一食叫做斋。佛出去都是托钵,托钵是人家给什么吃什么,你要明白这个意思。素食只有中国佛教,在全世界佛教都没有吃素的。佛的戒条里面只讲到不杀生,没有说不吃肉,但是佛讲吃肉吃三净肉。什么叫「三净肉」?没有看到杀、没有听到杀的声音、不是为我杀的。所以出去托钵,人家给你都可以吃,这是「三净肉」。

  素食,诸位一定要晓得,是中国梁武帝提倡的,他发起素食运动,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出家人响应,以后在家同修也响应,好不好?真好!尤其在现在的社会,素食最健康。病从口入!尤其现在的污染,我听到之后非常恐怖。听说现在台湾的猪肉,你们吃这个销量最大的,养猪六个月就杀了,给它化学饲料去喂它,所以那个猪就一身都是病,你吃它的肉,什么样的怪病都来了,癌症都生起来了,病从口入!鸡听说六个星期,打什么荷尔蒙,这些东西我都不太清楚。总而言之,他不是让它自然长成的,都是虐待它,让它赶快长大,所以这个东西你吃了之后一身都是病。不但这些动物带着奇奇怪怪的病菌,现在连植物蔬菜、连米都有农药。

  所以李老师讲经常常告诉我们,现在人可怜,每天三餐「食苦饮毒」,我们喝的水毒,吃的东西苦,哪里过的是人的生活!我听说农夫种的这些蔬菜,他卖到外面他不吃,他自己吃的是自己种一片自己吃,自己吃的跟卖给别人的,它不是一样的。这种作法很不道德,虽然想赚几个钱,实在讲赚这种钱是谋财害命。你自己为什么不吃?农药下得很重,吃不得,有毒!菜拿出来很好看,虫都不吃,虫晓得那是毒药,吃了会要它的命,他卖给别人吃。现在人不知不觉干谋财害命的事太多、太普遍、太广泛了,造作这个恶业,感受这个灾难。灾难是共业所感,大家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跟关怀自己一样,世间就不会有灾难。所以灾难根源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心地不善、行为不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所招感的灾难。

  「六斋」,从前六斋都是用农历,现在我们懂得这个意思,这些形式我们可以修改。现在大家生活在这个世间,多半是用星期为一个单元,我们一个星期修一天斋戒法,这就很好,学习释迦牟尼佛。但是最好还是素食,素食好处多,世间人讲求养生之道都重视卫生,保卫生理,懂得卫生。伊斯兰教比我们一般人又要高一等,他不但懂得卫生,他懂得卫性,保护好的性情。所以在动物当中,性情不好的他都不吃,他有选择。佛法里面的素食,不但知道卫生、卫性,还知道保卫慈悲心。梁武帝读《楞伽经》,佛在《楞伽经》里面说一句话:「菩萨慈悲不忍心食众生肉」,他看到这句经文委受感动,所以他就把肉食断掉了,吃长素。中国佛教素食从这儿来的,这个非常好!

  我初学佛大概半年多,我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我就采取素食。我学佛不到一年,大概十个月的样子,就把晚上这一餐断掉了,一般人讲的持午,很好很舒服,少吃一餐饭省好多事,心地非常清净。现在大家早晨的时候劝我,要吃一点稀饭,我也就随缘,可是晚上这一餐决定不吃;中午吃了之后,晚上水果、点心统统都不吃,只喝水,茶喝很淡的茶,不喝浓茶,身体健康没有毛病。养生之道,养心要清净,心里头不能有妄想、不能有忧虑、不能有烦恼,这些东西最伤身。养心要清净,养心要定,养身要动。我们学佛人的运动?拜佛是最好的运动。经行,我们讲念佛绕佛,就是一般讲散步。经行,一天绕佛走个几千步,对身体决定有好处。无论是经行,进化论是拜佛,心都是定的,身是动的,养身之道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所以诸位要健康长寿,你不能不懂得这些方法。

  所以斋戒的意义目的,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一个星期修一天,这一天当中决定不能看报纸,不能看电视,一看就乱掉了,你的斋就被破掉了。「八关斋戒」还看电视节目就完了,所有一切污染统统放下。

  「杀生趣手」,这是讲你亲自杀生,或者你是吩咐别人杀生,都是等于你自己亲自杀生,这是造杀业害命。

  「不敬佛经」,对于佛陀的教诲不尊重,下面举出不尊重的这些形相。「持着弊箧衣服不净之中」,把佛经混杂在,弊箧就是破烂的竹子编的箱子,大概都是装最不好东西的,你家里头盛破烂东西的,你把佛经放在这里面,这错误!我们尊敬三宝的人都会把佛经放在最好的地方供养着,一定有很好的书架,一定把佛经放在最上层,你有尊敬心就不一样了;你随随便便放,对佛经确实不尊重。不尊重佛经,你就不尊重佛陀的教诲,你怎么会学到东西?

  「或着妻子床上不净之处」,这些都不应该放书本的。有一些人躺在床上看书,最不卫生的,对身体决定有伤害,最普遍的是你的视力损坏,因为这种看书的姿势不正常。睡觉的时候好好的睡觉,何必看书?看书就老老实实起来,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看书,不可以不尊重。「或持挂壁」,有很多人墙壁上,这很不恭敬。

  「无有座席恭敬之心」,「座席」,我们对待客人,客人来时我们一定请他上座,这是尊敬。书本的座席是什么?装书的箱子,装书的书架,这就是书籍的座席,有一定的位子。为什么?你拿的时候就方便。尤其你家里藏书要是多的话,你有几个书架,把一本书固定放在这个地方,我想看的时候就拿到,看完之后还要放回原处,要养成这个习惯。不能乱放,乱放的时候,你要用找不到,不晓得在哪里。所以座席恭敬之心很重要,不能把它当作一般世间书看待,为什么?这是我一生前途光明的指导,所以称之为「法宝」,要把它当作珍宝来看待、来照顾,每天认真去学习,这样才会有成就,才能得到学介殊胜的功德利益。

  这个利益我平常跟大家也说了很多次,什么利益?第一个是你不会老,第二个是你不会生病,第三个是你不会死,这个好处到哪里去找?真的不是假的,你看我就晓得了。我学了五十年,这次回来,好多同修说:「法师,你怎么又年轻了?」我说:「既然到处乱跑可以年轻,那还继续去乱跑。」只要依照佛经的道理方法修行,这三种利益决定得到,老师给我做证明。我跟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六十九岁,我跟他见面的时候,那个时候看到他,顶多像四十岁的人一样,我们服!我今年的身体能赶得上李老师,我七十五岁眼睛不花,你们需要戴眼镜,我还不需要戴。好时间到了,我们下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