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的道德观

发布时间:2024-01-12 09:35:12作者:地藏网

时间:公元一九八一年十一月

地点:国父纪念馆

听众:法师、信徒(弟子普筠记)

第一、究竟不究竟的一般道德

一、伪装的道德二、对待的道德

三、不净的道德四、问号的道德

\

第二、世出世间的佛教道德

一、眷属之间的人伦道德二、知足感恩的经济道德

三、诚实无欺的社会道德四、自由民主的政治道德

五、归敬三宝的宗教道德六、大乘行愿的菩萨道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

我们昨天讲过佛教的财富观,仅有财富还不算是一个很富有的人。今天跟各位讲道德观,有了财富,再有道德才是真正富有的人。一个人伟大不伟大,不在于钱财的多少,主要在于人格和道德的有无。古代像纣王、幽王、夏桀等等,虽贵为一国之王,如果今天拿他们来与您相比,说您像纣王、幽王一样,您一定很不高兴。在商周时代,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假如今天拿他们来与您相比,说您像伯夷、叔齐一样,您一定非常喜欢。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纣王和幽王没有人格和道德。没有人格道德,虽贵为人君,谁也不喜欢与他相比;伯夷、叔齐虽是一个饿夫,但他有人格和道德,拿他与您比,您就会非常高兴。

壹、究竟不究竟的一般道德

我们今天讲道德观,第一点先讲:“究竟不究竟的一般道德”道德有究竟道德,不究竟道德,有真的道德,也有假的道德。在这一段里,我分四个问题向各位报告。

一、伪装的道德

说起道德,它跟学问知识不一样,学问能力,四两就是四两,半斤就是半斤,道德是可伪装的。四两的道德可装成半斤道德。有一些大奸巨恶的人,装成伪善的面孔,行假仁假义,那是伪装的道德。我记得年轻的时候,我颈上这个念珠不是挂在颈上,我是拿在手上念佛的。有一次搭火车,忽然来了一个人,朝我身边一坐,匆匆忙忙从我手上抢过念珠说:“借我用一用。”说后便开始眼观鼻,鼻观心的念念有词,随后有几个警察跟着而来,朝他看看,其中一个警察说:“不会是他吧?他是念佛的人。”等警察走过之后,他就把念珠还我,一句话不说就走了,我才知道他原来是个小偷,警察在追他,他就赶快拿住念珠,蒙骗了警察。所以,伪装的道德,可以骗人。这世间上不是很多人伪装着道德在骗人吗?

二、对待的道德

在中国的道德,都是在上位的人要求在下位的人的道德。就以一般所谓君臣的关系来说,君待臣以礼,臣待君以忠,假如君待臣无义,没有人怪君,臣待君不忠,是大逆不道。我们父子之间,父待子以慈,子待父以孝,假如父待子不慈,例如那些卖女为娼的父母,少有人怪罪,子待父不孝这就要受人责备。夫妻间的关系,丈夫待妻子以爱,妻子待丈夫以贞节,假如丈夫待妻子不太爱护,在我们社会里,虐待妻子的例子很多,三妻四妾重婚的也很多,社会认为这些都很平常,妻子待丈夫没有贞节,就是罪大恶极。在主仆之间,主待仆应好好用他,仆人对主人要讲忠义。假如主人对仆佣不好好用他,没有人会怪罪,仆人若对主人不义,这社会就会怪他。所以中国社会的道德,是上对下的道德,这是不公平的,《智度论》说:“世间如车辆,时间如转轮,人间如车轮或上又或下。”所以对待的道德,是不尊重人格,不拿现代人权至上的原则,也是不究竟的道德。

三、不净的道德

我们社会上,还有一种不净的道德,像现在有所谓试管婴儿。要生小孩先在试管里受胎成孕。这样的婴儿,难道将来对他的父母究竟是谁,不会怀疑吗?这样破坏人伦道德的完整,所以说他是非净的道德。

像有一种人赞美弱小,说:“那个人很好,您骂他,他不还口;你打他,他也不还手,他甘心情愿被人欺侮。”您认为这就是道德吗?像咒咀富有,就说:“哼!他什么东西,这么有钱,我就是看不起他。”他以为别人有钱,就该咒咀,这样有道德吗?

像歌颂贫穷,像摒弃欢乐,甚至呵斥正当的家庭伦理和感情,还有的放弃人间的责任,不发心服务社会大众,以自我个人逃避众生为清高,像这样就是有道德吗?

本来应该吃的东西不吃,应当穿的衣服不穿,故意吃得很坏,穿得很破烂,难道一定要表示贫穷、下贱、可怜,才是道德吗?

这以上一切,仔细想想,象是道德,其实并不合乎真正道德的标准,这就是非净的道德。

四、问号的道德

在我们人间,有很多大好大坏的问号道德,比方我们为了人类的幸福,用很多动物来试验,让他们伤生害命,我们求得将来健康长寿,这算做道德呢?还是非道德呢?还有,蟑螂要消灭,老鼠要打死,在人类本位来讲是不错的,但是在整个生命来讲,一定要把他们消灭,让我们生存,这不就是问号的道德吗?

另外,还有一些人,为了逃避责任,感情的纠纷,金钱的负债,他自杀了,他以为一死可以了之,这自杀算是道德吗?你说自杀不道德,还有许多圣贤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国家,为人类的利益,而自我牺牲,您说这不算伟大的道德吗?

如果把一个人害死,是很不道德,法官判人死罪,这究竟合乎道德不合乎道德?法官判处罪犯死刑,他也很痛苦难过,他为了社会、秩序、道德,逼得要这样作。虽判决死刑杀人,您说这不道德吗?

甚至现在有人提倡安乐死,在人病重的时候,与其让他痛苦的活着,不如帮忙他打一针,来结束生命。这安乐死,站在不忍其痛苦,要希望解除其痛苦,您说这是不道德吗?

我们现在要反共复国,战争就要杀人,佛教是不杀生的,杀敌是犯戒的,反共复国、战争杀敌,合乎道德吗?因为我们反共复国,是为了解救我们的同胞,使同胞早日离开水深火热之中。如果用瞋恨心去杀人,这是不道德的;如果用慈悲心去杀人救人,这是大乘菩萨的道德。像现在医生,为了医学实验,解剖人体,有时候把这人器官移植到他人身体,像这样是基于慈悲,是合乎道德呢?还是不道德呢?

现代文明的国家,凡是重婚都被认为不道德的,但天主教有一位主教在非洲传教时,娶了八百多位妻子,因为当地法律,女人必须结婚方得出境,这位慈悲的老主教,为了想把当地如奴隶般的妇女,带到他处过幸福美满的日子,不得不今日跟这个女人结婚,明日又跟那个女人结婚,以婚姻关系的名义把人带走,使他们脱离苦境,这是道德呢?还是不道德呢?日本佛教真言宗的亲鸾上人,他是一位出家人,娶了三百多位妻子,亲鸾上人不是一位好色之徒,他是可怜那些阶层的女人,为了提高他们的地位,这是道德呢?还是不道德呢?平常的盗亦有道,甚至郭愧埋儿,还有那大义灭亲,这是道德呢?还是不道德呢?所以道德不道德的标准,是从您的心里出发点开始,于人有益的是道德,于人无益有害的是不道德。问号的道德,可以说是大好大坏的道德。

我在这里为道德下个批注,就是出发点是慈悲的便是究竟的道德,相反地出发点不是基于慈悲的,虽是好事,仍然算是不究竟的道德。道德的标准要完全从内心出发点而决定是道德和不是道德。

贰、世出世间的佛教道德

佛教有世间和出世间两种道德,佛教道德有共世间道德,有不共世间的道德,为节省时间起见,有需要的地方,我会加以说明,不需要的我就简略带过。

一、眷属之间的人伦道德

讲到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与人之间最亲的就是自己的亲属,所以现在讲到眷属和谐互敬之道,现在先讲亲子关系的道德。子女对父母的行为怎样才合乎道德的标准呢?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怎样才合乎道德标准呢?下面我举出佛经的记载向大家报告:

(一)子女对父母的五种道德

1.维护家业:不肖的子孙,容易把祖传产业,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维护祖传的产业是应有的道德。

2.祭祀祖先:子女对父母祖先要有祭祀,要有溯宗思源的观念。

3.光宗耀祖:所行所为要能光宗耀祖。

4.传宗接代:作子女的要能为父母传祖接代。

5.四事奉养:对年老父母,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要无任何条件决定奉养,供养饮食、衣服、用物、汤药。

(二)父母对子女的五种道德

1.养育成长:对子女要有养育成长的责任。

2.教导学业:要使子女接受最完善的教育。

3.完成婚姻:给予美满婚姻。

4.导归善路:引导子女走上正路。

5.传承家业:要有美好的家声传统,让子女来传承。

(三)丈夫对妻子的四种道德

1.洁身自爱:丈夫不可藉交际应酬而在外面寻花问柳,而应洁身自爱。

2.委治家权:要把管理家庭的主权交给太太。

3.衣具庄严:做丈夫的应给妻子穿着美好的衣服,过安乐的生活。

4.敬爱有礼:太太不是下女,更不是奴隶,应如自己一体的尊重,要以礼貌相待。(大师讲至此处,掌声响起)大师说:“我知道这是女性观众的掌声。(全场哄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男士们认为对不对?”(男士以掌声表示赞同,而后每段掌声不断)

(四)妻子对丈夫的四种道德

1.侍奉丈夫:妻子要以恭敬、微笑、亲切、诚意侍奉丈夫。有的太太怪先生在外有外遇。因何有外遇,可否想到什么原因?先生辛苦从外面回来,就摆起冷冰冰的面孔,又不弄好吃的东西给先生吃,嘴巴又不停的嘀咕:“你没有用啦!”“又不会赚钱!”“你看人家的丈夫,那么会赚钱,生活如何如何好!”(全场哄笑)太太这样对待丈夫。先生回到家里,好像进入地狱一样,如果这时有另外一个女人见了他就亲切微笑,温柔体贴,英雄难过美人关,我想你的先生不规矩,有外遇不能全怪他的错,太太要负一半责任。

2.做事有序:把家里整理清洁,让丈夫回家好比进入观光饭店一样,当然他就想回家。

3.守护家财:好好掌理财产,不要贪图便宜的东西,放高利货、标会,吃亏上当都是由贪念生起的原故。钱财如何处理,应经常与丈夫研讨。

4.严守贞节:作妻子的,从结了婚那一刻开始,就要有一个认定,世间所有的男人都没有自己的丈夫好。

除了父子之间的道德、夫妻之间的道德,经里还说到主从之间的道德。

(五)主人对仆从的五种道德

1.随力作业:既是仆从,他有他有限的能力,对仆从不可超过能力以外的要求,依他的能力,给予他的作务。

2.给予衣食:仆从为主人工作,主人对仆从解决他的生活所需,尤其衣食问题,不可令他匮乏。

3.病给医药:除了衣食之外,医药保健也非常重要,虽是仆从,生命和健康对任何人都同样重要。

4.慰劳奖励:不要只是注重仆从的物质生活,他们也需要精神的生活,尤其各种的慰劳,各种的奖励,要让他们称心如意的工作。

5.休闲活动:不可对仆从要求过度的工作,他们的休闲生活,康乐活动,也要负责为其解决。

(六)仆从对主人的五种道德

1.早晨先起:知道主人的生活习惯,在主人早晨还未起床之前,应该先起身洒扫,整洁内外。

2.晚上后眠:晚上,仆从应该在主人睡后才眠,关锁门窗,照顾火烛。

3.勤劳作事:仆从对工作要有勤劳作务的态度,要有责任感,要把工作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4.称扬主人:仆从不可在背后批评议论主人,应该称扬主人种种功德。

5.忠于职守:仆从要得到主人的欣赏,莫如忠心耿耿了。自古以来,忠义是吾人传统的美德。

在佛法里,和我国儒家一样,非常重视人伦道德,尤其眷属之间的和谐相处,人际之间的互相尊敬,在以人为本的佛教里,是非常重要的。
 

二、知足感恩的经济道德

说到每个人的家庭经济,有的富有,有的贫穷。富有的家庭,生活不一定幸福;贫穷的家庭,反而生活和谐快乐。在这个世间上,有的人能共富贵,不能共贫穷;有的人能共贫穷,不能共富贵。其实,不管贫富,在经济生活上能有感恩的美德,就是促进美满幸福的生活。所以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富有,精神上的道德,是一切快乐的泉源。

所谓感恩的经济生活,是每个人对生活上的一粥一饭,要有当思来处不易的感恩。一条丝,一块布都不是简单的事,今天的社会,知足感恩的心情,很少人培养。所以我们的经济就算如何丰富成长,许多人仍然不会感到幸福,就是这个原因。

佛教对现法安乐的法门提出四点意见:

1.方便具足:方便即是智能,比方谢副总统,提倡把家庭的客厅变成工厂,提倡家庭副业,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求财的方法很多,只要是善法,是利众生的,甚至《阿含经》说:“种田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卧。”这六种资生事业,已经明白指示在家信徒,都可以合理合法的赚取应得的利益。不过,如果用其它不正当的方法,如淫业、杀业、酤酒、卜卦、算命、大称小斗等的方法取得金钱,那就不应该了。

2.守护具足:若要经济生活合理,要以道德做基础,正当的言行和事业,才能守护自己的财富,勤劳和守法,才是生财之道的泉源。

3.善友具足:如果没有善友来往,结交一些吃喝玩乐的朋友,也容易散失财富,佛法说散失财富的原因有六种:“酗酒、赌博、放荡、非时行、伎乐、恶友”,所谓善友具足:“友直、友谅、友多闻”,现法安乐的财富,自然安全。

4.正命具足:正命是要有正当职业,正当的经济生活,是量入为出,合法合理。

生活上的富有,不完全以金钱作为标准,主要的知足感恩。谚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亦为天堂,不知足之人虽在天堂亦为地狱。”多少人家财万贯,但仍然感到不足;多少人家无隔宿之粮,他仍然不改其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弘一大师咸菜有咸菜的味道,大迦叶在塚间修行,颜回居住在陋巷,他们所以不以为苦,主要是因为有知足的修养。有了知足,进一步对社会要有感恩的心。我们要想到我们穿衣,是因为有工人为我们织布;我们吃饭,是因为有农人为我们种田;没有演艺人员,我们每天就没有电视可看;没有公共汽车司机,我们每天出门就没有车子可乘。我们所以能够生存于人间,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仰赖社会大众给予我们的需要;没有社会大众,我们就无法生活。所以我们要把经济道德建立在知足感恩的上面。

三、诚实无欺的社会道德

佛教讲到社会道德,也就是社会大众人际间的关系,主要的是要能做到诚实无欺,人与人之间如何沟通,佛法提出四摄法的法门,这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1.布施:昨天已讲过布施是发财的方法,布施不限金钱布施,还有劳力、欢喜、智能等布施。唯有懂得布施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不管用语言、力量、精神、物质来布施,主要的是布施结缘,是人际间最好的善意表现。

2.爱语:爱语,是世间上最美好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助,别人的爱护,所不幸的是人世间常发生吵架和误会,乃是不懂爱语所致,若能善用爱护人的话,不但与人结缘,还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利行:俗语说,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有时候说一句话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4.同事:你要有随缘随众的性格,如果对方是军人,那你就应该讲军人的话,对方是教育工作者,就讲教育方面的话,对商人讲商人的话,对青年讲青年的话,如能这样,人际之间便容易相契。慈爱的母亲,餵自己的小孩,本来是要把放置汤匙内的食物餵至小孩的口中,不由得自己的嘴巴也跟着张开来,这是由内心的慈悲,引发出来同事的现象。多站在别人立场设想,如果好事好话,就说你如何如何,假如欲要讲训诫的话,就说我们以后如何如何。

社会道德,主要就是把人际间关系处理好,说到人际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现在约略举出下列数点说明:

1.亲友的关系:人间有亲属的关系,亲属固然彼此增加了许多互助,但人间越亲的关系,制造的是非烦恼越多。最好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亲戚、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以舍往还,不可只有金钱的往来。亲友的关系应该做到“互相安慰鼓励,嘉勉惜福守财,帮助人格尊荣,彼此隐恶扬善、督促前往善道”。

2.君臣的关系:长官和部下,领袖和干部,要彼此互信,彼此相依。做部下的人,要有“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的智能和情操;天上的凤凰,一飞冲天,如果没有梧桐树,牠是不会停下来栖息的,忠心耿耿的大臣,若不遇明君,连官都不要做。若是做领袖的人,要能知人善用,量材运用。所谓“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然,人人不会全是千里马,但我们应该知人识人,这是一个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3.信仰的关系:人不能没有信仰,有了信仰,就会有人神的关系,师徒的关系,道友的关系。我现在告诉各位信徒们,你们做一个佛教的信徒,护持佛法是最重要的责任,我希望你们第一、护人更要护法,第二、护神更要护佛,第三、护师更要护众,第四、护寺更要护教,第五、护老更要护幼,第六、护富更要护道。

4.职业的关系:立身社会做人处世,不能没有生活,既然要谋求生活,就要和各种职业建立关系。受教育的时候要和老师来往,要衣要食的时候,要和农工来往。不管什么职业上的来往,诚实无欺是最重要的道德。

除这些以外,还有师生关系,乡傥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任何社会人际关系的道德,一定要奉行五戒中的不妄语戒,才能诚实无欺,今日社会,一再叫着“狼来了!狼来了”的情况,是骗不了多次的。

社会的道德就像这君臣、亲友、夫妻、主仆关系,把人世间关系都调和了。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有二句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天上的凤凰若无梧桐是不会停下来栖宿的,忠臣不遇明君,连官都不作,所以我们对社会的关系,不管是对长官、老师、朋友、我们要注意要像凤凰般择株而居。亲友则守望相助、尊重推崇。夫妻之间彼此洁身自爱而敬爱有礼,主对仆慰劳奖励,仆对主忠于职守,主要有培养仆人独立经营,自己独当一面之善心,仆有尽力发扬主人事业之忠心。如此,才能造成一个诚实无欺的社会道德风气。

四、自由民主的政治道德

现在是自由民主的时代,我们关心的是民主政治,而不是说要反对党;自由民主是有它的道德的。前几天有许多候选人,为了争取民众信任,不惜宰鸡宣誓,一只活生生的鸡就在千万人的面前,断头落地,这合乎道德吗?有的还到城隍庙发誓:“如果让我当选,我就要如何如何,如果不这样,就让我死全家。”的咒语,如果全家人都死了,您活着还有价值吗?一个人的人格是否高超,道德是否令人敬重,是要靠平时的养成,一旦当选了,才真正叫做众望所归,否则事到临头,才做出不仁道斩鸡头的举动,纵然能博取众人的信赖,也是不道德的。

民主政治的时代是需要有理性的,也许诸位从报纸上也得知高雄县长竞争相当激烈,前任某议长在发表政见的时候说:“我在省议会服务十八年!”众人听了很受感动,就说要支持她。我却认为服务十八年有什么了不起,国民党迁台至今,为我们服务也已经三十几年了。她又说:她家里又有什么人,什么人都作了什么官,全家族都为我们做事。事实上他们有限的几个人,那能跟国民党成千上万的为我们全国人民服务相比呢?所以我们民主政治是要有理智的,而不是用话来感动人心的。

我听说一些不正派的立法委员,有买票一张三百元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既然有心为民谋福利,为民服务,如能发自内心真诚的宏愿,你流露出来的言语举止,必然是最感动人的,也是会最受支持的,即所谓的诚于中而形于外。最后不论是当选或落选,都是很光荣的。如果是以金钱来换取票源,就表示他的初发心是不正确的,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不惜一切的投下大笔金钱,不是为求得一个名位,就必然会设法捞回他的本钱的。我向各位报告,有一年,大约是二十年前,一个人用十万块钱买我的票,我都没有要。另外一次,有一个候选人要竞选议员,要我在信徒面前讲话,我说:“我没有办法替您讲话。”他不管,当我向大众讲话时,他就站在旁边,意思是非讲不可,虽然他也把祖庙借我办幼稚园,但我仍然面对信徒大众说:“这位是林某某,要出来竞选议员,拜托各位千万不要投他的票!”我认为民主政治必须要用理智去选择。

我今天除了来到国父纪念馆讲演外,在东海大学还要上课,我仍抽空来为选举之事忙碌,各位您们不要笑我是政治和尚,我并不喜欢政治,又没有人拜托我,谁当选我又毫无所求,但是我不能不爱我的国家,不爱我的社会,不能不爱我们全民的生活,不讲政治道德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因为那是因果必然的报应。

佛教的传说,如果悉达多太子当初不出家修道而接掌王位,便是一位英明仁慈的转轮圣王。所谓转轮圣王的政治,就是一种自由民主的政治,根据《长阿含经》中的《转轮圣王修行经》的记载。轮王的政治是不以刀杖,以法教令的,也就是行五戒十善的德化政治。这种政治的内涵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形呢?有一次轮王的太子问道:“父王,轮王的正法如何?应该怎样去推行呢?”轮王回答说:“应当依于法来立法,恭敬尊重观察于法,以法为首,守护正法,以法来教诫宫庭中的人,如王子、大臣、群僚、百官,以法爱护人民百姓,乃至禽兽等。”

轮王又说:“身为国王应该礼贤下士,尤其对于有道高僧,应多亲近请教,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犯什么不犯;又何者可亲何者不可亲;何者可行何者不可行;施行什么法可使人民生活安和乐利等道理。”

轮王治世尤其重视慈善,对于孤苦老者应救济安顿,对贫困者应给予帮助,公益事业方面,如开掘义井、河边设福德船,免费供给行人饮用或过渡。

佛教所说的这种政治道德,因为是以法治化,所以没有怨敌,布施持戒,泛爱人物,善摄眷属,人民殷盛富乐丰实,聚落村邑,鸡飞相接,举国人民更相敬爱,种种众伎,共相娱乐,呈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气象。

佛教对于政治的态度,就如太虚大师所说:“问政而不干治。”因此佛教对于自由民主的政治道德也有它的理想,例如佛陀在《长阿含经》的〈游行经〉里,曾经就以谈论政治的理想,很善巧的化解了一场侵略战争。其谈论的从政七事是:民主集会、和合团结、维护传统、尊敬元老、教育普及、重视宗教、从事生产等。事实上古代印度的政治,是很注重民主自由的,凡是国家大事,都是撞钟击鼓集合大众共商国事。国王也很尊重大臣百官的意见,这从经典记载转轮圣王的十德可以看出来,轮王十德是:(一)宽大清廉。(二)接受民意。(三)与民同乐。(四)依法征税。(五)威严适度。(六)不贪聚敛。(七)禁歌歇舞。(八)公而忘私。(九)和悦臣民。(十)珍摄健康等。

以上讲的是佛教的政治道德,下面要讲到的是归敬三宝的宗教道德:

五、归敬三宝的宗教道德

常看到一些人,在这个庙求得不灵,就到别的庙,或者信了这个教,又改信了那个教,像这样是没有宗教道德的。为了自己幸福而杀生拜拜,这也不合乎宗教道德,有病求神明给我健康,没有钱了求神明给我发财,让神明这样忙,这也是不合乎宗教道德。作事情能不能合乎道德,能作不能作,自行决定就好,偏偏要在神明面前占卜问卦,一旦出了问题,便说这是您教我做的,把责任推给神明。

对于信仰的对象,为什么会有朝秦暮楚的做法,或对它种种的要求,除了是欠缺了宗教道德观念,也有认识上的错误。佛陀对于宗教信仰曾经有很开明的指示,他说:不要因为大家这么说就信仰,必须要经过自己理智的抉择,才信仰它。这样的信仰才不会后悔。

佛教的三皈五戒才是合乎宗教道德的信仰,皈依教主佛陀,皈依佛法真理,皈依僧宝师父,这种三皈依的真正意义,除了是确定我们是一位真正的佛教徒,不再改变信仰之外,最主要的是要奉行佛法,皈依三宝的人,虽然不一定要吃素,但是他必须遵守佛陀开示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一共有五条:(一)不随便杀害生命。(二)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取用别人的财物。(三)不得破坏别人家庭的幸福生活,以及别人的贞节情操。(四)不得说谎诈骗及毁谤别人的名誉与信用。(五)不得吸食任何会妨害身体健康及迷失理智的饮料或药物等。

佛陀制定的这五条戒法,是社会上的基本道德,如果人人都能奉行,那么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不怕生命会受到杀害,财物会被偷窃,夫妻情感会被抢夺,名誉信用会被伤害,身体智能会受到损伤,这是形成安和乐利的社会的基本条件,从这里证明三皈五戒是合乎宗教道德的,他不是信仰了佛陀,就一直要求佛陀,祈祷佛陀能给予什么,而是一心一意的奉行佛陀的教诫,从而获得了身心的健康与家庭的幸福。

虽然对信仰的对象不作要求,但对于自己未来的种种增上,如财富的增加,身体的健康,眷属的和谐,寿命的延长等,是有所要求的,而这种要求也是应从对自己的行为做起的。未来的幸福,包括到来生,未来及来生要比现在种种丰富美好,就必须要能再出生为人或上升天上,佛陀对于出生做人或上升天上,也开示了三个法门,即布施、持戒与禅定,称之为人天三福行。

从布施与持戒(五戒)来说,都是克制自己,利益别人,牺牲自己,福利人群的做法,与一般向神明要求的信仰一比较,更说明了皈依三宝才是真正的宗教道德。布施持戒可以出生为人,若想升天则必须兼修禅定。而这里所说的持戒,除了五戒之外,在心意上要要求自己不贪欲,不瞋怒,不愚痴邪见;在言语上要求自己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

宗教的信仰,什么是迷信?什么才是正信?就以上所述皈依三宝,奉行五戒十善的说明,应该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判断,信仰的目的是奉行教义,克制自己来升华人格的;发财富贵是从布施奉献做起的,而不是凡事求神问卦或杀生拜拜可得的,所以,能够皈依三宝,奉行五戒十善,不再改变这一信仰,这就合乎宗教的道德。

六、大乘行愿的菩萨道德(佛化的不共道德)

世间的一般善行,总比世间恶行来得好,而佛教所讲的道德,又超过世间的一般善行,那就是大乘行愿的菩萨道德,这是不共世间的最高德行。佛教所讲的慈悲是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学佛的最高行门,没有具备慈悲心,修行任何法门,都不能与菩提心相应的。我们对人行慈悲,都要讲我对您有没有缘,我高兴不高兴,或者想到您将来要如何回报我,但佛教菩萨的道德不讲这个,不管有没有缘,不管你是否会回报我,都愿意行慈悲,我们现在行慈悲,看您可怜就救济您、帮助您。是站在能救济、能帮忙,而您是被救济者被帮忙者,这就是不平等,佛教的慈悲是你的苦就是我的苦,你我是没有差别的。我并没有优越感,这种慈悲跟爱、博爱就不同。

大乘行愿的菩萨道德,是要行忍辱的。您伤害我、打击我,没有关系,我忍耐起来,这虽然也称为忍耐,但总是做得很勉强,而且碰上因缘,可能还会想办法报复,这是一般人的忍耐。菩萨的忍耐还有一种尊敬对方的忍耐,菩萨忍耐不仅在脸上、口上,甚至在心上,根本是不需要忍耐,而是自然就如此,是不用力量的忍耐,因为它能深观缘起性空之理,任何顺逆之境,都是无自性的,从忍耐事相的当体,就能得到解脱,成就了最高忍辱波罗密的修行。平常人的忍耐是忍耐昨天、今天,到现在实在不能忍耐了。我忍耐一次、二次、我现在实在不能忍耐了,这就是一般凡夫的忍耐,而菩萨忍耐是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的时间,才能圆满忍耐的功德,可以说是永远的忍耐。

我在高雄开创佛光山,没多久山下就有叫佛光饮食店的小商店开张了。有人跟我说:“师父!为什么我们佛光山的名,他们也拿去当招牌使用,应该阻止,不允许他用。”我就说:“没有关系,诸佛菩萨连身体、骨髓都要布施,何况佛光山这个名,又不是我们的专用品,他喜欢就让他去用好了!”不久,佛光新村出来了,佛光砂石场、佛光旅行社、山下佛光大旅社也出来了,我还是说不要紧,发菩萨心要能为众生担当,人家用了这个名字,我都不能担当吗?这十年来不管有多少“佛光”砂石场、旅行社,我都不辩白。(掌声齐响)

菩萨的忍耐,是要有高的智能,大的力量,才能做到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所以佛陀曾赞歎忍辱的功德是布施持戒所不能及,能忍辱是有力的大人。

中国道家的无为是小乘境界,以了脱生死的自利为重,是不究竟的菩萨境界。甚至整个佛教界为社会所提出的服务,利济众生的事业,我都嫌之冷淡,这虽然不是不道德,总是不完善、不究竟,所以站在大乘菩萨道德上,我觉得尚有缺陷。

修学菩萨道德先要有道德意志,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意志上建立社会道德意志。发恒常心,行菩萨道,运三轮体空相应的般若空性慧,行无缘大慈悲心,坚固永不退转的愿力,然后再建立道德勇气。

1.道德勇气:所谓道德勇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像现在蒋总统向共匪宣告,中国可以统一,但要以三民主义来统一中国,因为共产主义,人民生活吃不饱,穿不暖,人民生活好苦,唯有实行三民主义,人民才能获得幸福,所以像经国先生这种伟大的号召,就是道德的勇气。

大乘菩萨的道德勇气,是可敬佩的,是可赞歎的,因为菩萨观众生迷着种种欲乐,沈沦于生死苦海中,而引生无量慈悲,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进而广求无量善巧的空性方便慧,勇往向前,不断的去做利益社会人群的事等。空性慧是“理”智的、方便的;慈悲心是情感的,“仁”慈的;菩提心是意志的,“勇”敢的,是与儒家的智仁勇三达德相似的,以人天乘而勇敢的行五戒十善业,是与儒家相同的,而依人乘而直入佛道的大乘菩萨,他的行愿是究竟无上的志愿──菩提心,是最伟大的道德勇气。

2.道德责任:有了道德的勇气,然后要有道德的责任,道德不是逃避的,是要负责任的。台北市长李登辉先生,好像在不久以前,为了水库放水,不幸淹死学生,他认为身为一市之长,而未能善加照顾市民的生命安全,因此毅然引咎辞职,这便是世俗谛中所说的道德责任。皈依三宝要发誓,这是对信仰负责任,机关主管或上至总统就职时宣誓,就是对自己的职务负责任。

从菩萨修学佛道的过程中,当他们发了愿心以后,除非众生度尽,否则他绝不轻易放下众生的生死不管,而自求解脱的。地藏菩萨的愿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台北汐止的慈航菩萨说:“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都是对自己的言行道德负责的明证。成了佛的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每一愿无非都是为自己的道德志愿负责,例如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每发一愿,最后必附带一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种便是道德责任的话。菩萨的道德责任,是值得那些“斩鸡头、发恶咒、钱买票”的人所反省与学习的。

3.道德荣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对自己说的话,除了是对自己要有责任感之外,对大众更要有荣誉感,古代不知有多少先圣先贤,为了忠孝节义,坚守节操而万古流芳,因为这就是道德荣誉的作用。

有了道德荣誉,所以经国先生为了爱护百姓不辞辛劳,高山海边,都市乡村,到处探访民情,慰问三军。百姓食衣住行有所欠缺,就积极的发起十大建设、十二大建设,增加各种生产,为了求得百姓安和乐利的生活,不耻下问,召开早餐会,召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作各种不同之经济建设会议,这也是合乎于道德荣誉。

菩萨的道德荣誉,为自己来说,常常生起惭愧心,所谓耻有所不知,耻有所不净,耻有所不能。总是觉得能力有所欠缺,度化众生无法用尽全力,如果愿力无法达成,是一件不名誉的事,所以更加勇猛精进,勤求无量方便法门。犹如各种竞技,球类比赛,如果输了总觉得不光荣,没有面子,因此更加勤奋磨练。

圣贤是不会自己来欣赏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光圈的,菩萨的道德荣誉,到了最后是以无我而度众,以无相而布施,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度化众生的目标,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以世俗来说就是不矜己功,以佛教来说,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菩萨的道德荣誉,是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平等境界。

4.道德价值:“伟大”,是多少辛苦,多少努力换来的赞美词句,世间往往有好人难做,善事难为的现象,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是我们必须站稳脚根,坚定信念,正义必然胜过邪恶,黑暗一过,光明必定到来。以此推想,共匪的暴政邪恶,终必为我仁政力量所破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道德价值的定律,有这样一首极为通俗的诗:

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

唯有善的道德,才能像永远不枯萎的青松,所以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我们必须肯定道德价值的见地,为了自己,进步再进步;为了真理,奉献再奉献;为了世间,服务再服务。道德是善的,不道德是恶的;善的毕竟是芬芳的,恶的终归是臭秽的,这是道德的价值论,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我认为佛教道德,比方慈悲、布施、忍辱、持戒、精进、惭愧都是道德,我不尽所言,希望各位多研究佛学,自然增进道德。明天讲佛教的未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