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德禅师(上)
一、无所事事的地狱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而来跟他学禅,禅师叫大家把所有一切都不准带进山门。在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学僧有的好吃懒做,讨厌工作;有的贪图享受,攀缘俗事。
无德禅师不得已,说了下面一段故事:
有一个人死后,神识来到一个地方,当他进门的时候,阍王对他说:“你喜欢吃吗?这里有的是东西任你吃。你喜欢睡吗?这里睡多久也没有人打扰。你喜欢玩吗?这里有各种娱乐由你选择。你讨厌工作吗?这里保证没有事可做,更没有人管你。”
于是此人高高兴兴地留下来。吃完就睡,睡够就玩,边玩边吃,三个月下来,他渐渐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于是跑去见阍王。并求道:“这种日子过久了,并不见得好,因玩得太多,我已提不起什么兴趣;吃得太饱,使我不断发胖;睡得太久,头脑变得迟钝;您能不能给我一份工作?”
阍王:“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
又过了三个月,这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向阍王道:“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了,如果你再不给我工作,我宁愿下地狱!”
阍王:“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它使你没有理想,没有创造,没有前途,渐渐腐化,这种心灵的煎熬,要比上刀山下油锅的皮肉之苦,更来得叫人受不了啊!”
禅,不是闭眼打坐,闭眼打坐只是进入禅的方法之一,真正的禅是什么?
搬柴运水是禅,腰石桩米是禅,犁田锄草是禅,早耕晚课是禅。其它还有忍耐慈悲是禅,劳苦牺牲是禅,方便灵巧是禅,棒喝教化是禅,无禅是地狱,有禅才是天堂极乐。
二、无德禅师讲“四禅”
施主:禅师,我家境富裕,却一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请问如何才能具有魅力,赢得别人的喜欢?
无德禅师: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有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施主: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施主: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施主: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施主:禅心是什么心呢?
无德禅师: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三、隐居地方
无德禅师一向在行脚,一天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惜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的答:“究竟那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道:“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说:“我骑了三十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下来。”
无德禅师在佛光禅师处住下来,一天,有一学僧问道:“离开佛教义学,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道:“如果是那样的人就可以了。”
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说:“你问得很好,你问得很好!”
学僧道:“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
无德禅师道:“我今天不回答。”
学僧问:“乾净得一尘不染时又如何呢?”
无德禅师答道:“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
学僧问:“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的责问说:“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的答道:“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的责问道:“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打坐!”
学僧更顶撞道:“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著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学僧终於省悟。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报告说道:“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找到隐居的地方!”
自古以来的禅僧,有的行脚云水,有的陆沈隐居,有的躲藏盛名之累,入山惟恐不深,有的接待十方,等待有缘的传灯之人。究竟怎麽做才是禅僧真正的生活行止呢?正如无德禅师说:“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藏的时候隐藏。”
无德禅师(下)
一、理想、信念和责任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这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这样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说,有了什么才能有快乐呢?”甲说:“我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我就能快乐。”乙说:“我有了爱情,就有了快乐。”丙说:“我有了金钱,我就能快乐。”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爱情要奉献于他人,金钱要布施于穷人,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二、参禅何须山水地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来世当得庄严相貌得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的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三、退步原来是向前
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监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自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欢喜的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藉机说教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似的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的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诸仁者能会意么?”
诸学僧至此均能省矣。
禅者的人格,有自尊的一面,他们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非常自谦,有如龙退缩,虎低头。这正说明了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龙为兽中之灵,虎为兽中之王,禅者乃人中之贤,以退为进,以谦为尚,不亦宜乎?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