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阿赖耶识浅说

发布时间:2024-10-25 12:03:57作者:地藏网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三义。

1、能藏:谓此识能含藏染、净、善、恶、无记三性诸法种子,如仓库能收纳稻麦等五谷种子。

2、所藏:此识为前七现行识之所熏,熏成习气(种子异名),收藏在此识中,遇缘再现行。就受熏言,前七识为能熏,此识为所熏。

3、我爱执藏:此识系生命主体,常被第七末那识执为自我,包括人我相、法我相,生起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为生死根本。

4、此识有三相:以被第七识执我为自相,以含藏种子能生现行为因相,以此识体为业力招感受异熟总报为果相。

二、阿赖耶三位

从凡夫起,到发心修行的历程中,共有三位,即:1、阿赖耶识位,2、善恶业果位,3、相续执持位。

1、从凡夫到第七远行地菩萨位:阿赖耶识位

2、从凡夫到第十法云地:善恶业果位

3、从凡夫到佛果:相续执持位

其理由:

1、由资粮位、加行位、入见道位、悟契真空,登初欢喜地,了达诸法自相、共相,最初转为妙观察智,至第七远行地,二障伏尽,方得圆满;第七末那识,不再执我,观诸法,众生平等,同时转为平等性智,即舍去阿赖耶之名。

2、凡夫有分段生死,菩萨有变异生死(俱生习气未断尽,犹有起伏故),至第十法云地,都属业果相续。

3、十地以后,经金刚道、解脱道,证入佛位,为纯善无漏的净种相续。此识亦名阿陀那识(译名执持),谓此识无论在凡位、圣位,都执持种子,相续不断故。但在佛位,因纯属清净,以大智大悲,分身利乐有情,此识转为庵摩罗识,译云无垢识。

三、阿赖耶识转依

第八识于究竟位,方得圆满转依。

(一)舍烦恼障,得大涅槃(无住涅槃)

(二)舍所知障,得大菩提(真性菩提)

此识转成的智,名大圆镜智,何谓大圆镜智?如成唯识论云:;大圆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忘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满现种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相。(详解可参考释论)前五识亦于此时,圆满转为成所作智,分身尘刹,利乐有情。

佛果具足的三身四智,如下图:

  ┌1、法身:自性清净身  ┌三身┤2、报身:受用身  │  │自受用身、他受用身  │  └3、化身:应化身、变化身  究竟位:佛果┤  │  ┌1、转前五识:成所作智  │  │2、转第六识:妙观察智  └四智┤3、转第七识:平等性智  └4、转第八识:大圆镜智

四、阿赖耶存在的理由

(一)经论依据

成唯识论根据佛说,以五教十理证明有此识的存在。

五教的经典有:《大乘阿毗达摩经》、《解深密经》、《入楞伽经》及小乘上座部,化地部的原始论著等。此不繁引。

十理者:

1、契经说此识能集起杂染清净诸法种子(集诸种子,起诸现行),故名为心。若无此识,一切染净诸法的功能无处潜存,也无从现起。岂不唐捐?事实并不如此。

2、契经说:此识名异熟心,由执持善恶业种遇缘而感受有情的正报依报,若无此识,彼异熟心名即不能成立。

3、有情流转五趣四生,若无此识,趣生之体即不可得。

4、有色报身,是由此识执受。

5、寿暖识三,构成寿命,若无此识,寿暖即不能久住,以前六识有间断,不能恒时相续。

6、此识;去后来先作主公,若无此识,生死相续,三世轮转,即不能成立。

7、初生刹那,;名、色、识三相依而住,若无此识,名色(初形成的胎体和未现行的六、七识)即无所依。

8、有情依四食而住,即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此识食即指第八识。

9、入灭尽定,六识不起,寿暖尚存,仍有生命,即由此识执持故。

10、此识能持染净诸种,契经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因果不杂乱,即由于此识持种不失。

(二)现代观点

1、中国的传统说法,心脏是思想的主体,所谓;心之官则思、;心藏神等。实际上,心脏是主血液循环,心血旺则气爽神清,心衰则引起各种疾患。

2、现代生理学主张,脑神经是思想的主体,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巴甫洛夫,编著出版有《神经学》,主张神经有:第一信号系统(思想),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并有兴奋性过程、抑制性过程、有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等等,可谓详细。但谈到神经细胞是怎样组合成思维的?神经的交流电波是如何产生的?脑部神经有病被截除后,为什么还会有意识和生命存在(中外都有实例)?则没有解释,仍然是谜。

西方科学家爱因斯坦、爱迪生中国现代科学家钱学森都说:意识和生命的潜在力还存在着,没有挖掘出来,不能随意否定;否则不是科学家的态度。

3、依现代科学实验,物质、能力,都是不灭的。唯物论者讲,思想、意识是最高的物质,怎样就消灭了没有?

4、欧洲的宗教家和印度的吠坛多派,都认为万物有一个始因,但根据生命相续,物质不灭的道理,这是说不通的。譬如说:此谷种之有,是由于此前谷种发生功能的结果,前复有前,后复有后,前前无始,后后无终,决不会有一个始因主宰,也不会断灭。因此,现在心力的存在,不过是过去心力的继续。现在的心力,还要相续未来,不会停顿。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名言:;一个知觉自然地从另一个知觉而来,等于一个运动自然地从另一个运动而来一样。

太虚大师曾比喻说:;人工制造的生姜决不能生芽,制造的鸡蛋决不能生出鸡子,因为它没有生机或生命,这是很有意义合符事实的譬比。

像这样的譬喻,在《佛说譬喻经》、《百喻经》等里面还很多。不否定生命存在,而有圣凡十法界的存在,这是佛陀经过修行的实证境界,是客观存在的真理。佛是大智慧者,佛法是灿烂的指路明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