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大家共有,但每个人都独享。
”这句话道出了客观世界在不同人心境中主观呈现的差异性。每个人的方寸之心,就像具有独特功能但又会不时调整的相机,对于同样的景象,总拍摄出不同的景致。于是有了分别、有了争论、有了矛盾、有了发展……..
每架相机都会拍摄出自己独有的照片,为什么同样的景致,有的相机拍摄的优美,而有的相机却拍摄的丑劣呢?无他,唯心境不同罢了。心境就像相机的底片,底片清静无妄就能更真实地反映客观实景,了了分明。底片浑浊杂乱就不能反映客观实景,纷乱无序。
人的心是很玄妙的感知体。有个故事讲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贩盐。一到下雨天,老太太就为二儿子着急,担心盐被雨淋湿,一到晴天又为大儿子发愁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人告诉她,雨天想一想大儿子卖伞多,晴天想一想二儿子盐好卖,你就会高兴了,这么转念一想,老太太果然天天乐呵呵的。正所谓“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杯弓蛇影”和“疑人窃斧”的故事也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的心境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错误的理解往往导致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当然就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如果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那么改变世界又有什么难的呢? 其实世界何曾改变,只是随着心灵底片的改变而变化了显像。
转念是一种心灵掌控的能力,是把坏事演变为好事的能力,是一种对事物清醒认识后对发展趋势的内在把握。转念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幸福秘诀,如何转则是一种智慧,会转念,烦恼的世界甚至就是菩提净土。
其实这个世界本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其实人本也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其实人心也不复杂,只因被无明蒙蔽!为了拨云见日,达到那了了分明、空灵和谐的心境,多少古圣先贤立志修心,并体悟到了“道”的真谛,他们收获一份禅悦,留给我们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释迦摩尼禅定开悟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入定四十九天悟道,感叹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六祖慧能金刚不坏身禅宗六祖慧能在五祖讲解《金刚经》至“应无所住处而生其心”悟道,感叹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心学创立者王阳明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深夜龙场悟道,感叹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和孟子“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论断如出一辙。
诸葛亮心静慧zisheng诸葛亮在《诫子书》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心境与“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的佛法三学异曲同工…….
其实不论释迦牟尼佛、六祖慧能也好,王阳明、诸葛亮也罢,他们悟的道都是相通的,只是体悟的契机和深浅有所差异,不管是佛法、心学、还是儒、道,只是叫法不同,无名而故为之名,本质都是一样的。
“道”就像除夕的月亮,看不到但实有,它亘古不变地存在着,无时无地不起作用,宇宙万有只是它的外显表达。用心体悟之则身心增一份和谐,圆融运用之则处事多一份通达。唯有凭借心才能悟道,人的心真的有妙用啊!一生如不能体察运用,犹入宝山空手而归,辜负了本有的宝藏!
二十学道不算早,八十学道不算晚。“朝闻道,夕死可以”,有几人拥有像古人那样对道渴求的心态呢?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