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释迦牟尼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众,游化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众比丘聚会共相议论:暴志比丘尼为了实践远大的志业而舍家、修行学道,归命三宝。既归命三宝,应当以佛为父,以法为母,以诸比丘众为兄弟;既是为求道法才成为沙门,理应遵守修道人应该具备的道德、行为,去除贪瞋痴三毒垢染,奉侍佛、法及比丘僧,慈悲一切众生,行四等心,方可得度彼岸。怎么反而心怀恶念,谤佛、谤尊长,轻慢毁谤僧众?未曾见闻如此之事,实在是令人疑怪。
佛听到这番对话,于是询问比丘们:诸位比丘在议论什么?众比丘具实向佛禀白方才所议论之事。
这时,佛告诉诸比丘:这位暴志比丘尼,不是只有今世毁谤如来,在每一世的轮回转生处,都是如此。
我忆及过去无数劫时,有一猕猴王,住在树林里,以食野果、饮泉水为生,他悲愍一切蜎飞蠕动及人类,发广大心愿欲度化一切众生,使能解脱烦恼,至于无为。当时猕猴王与一只鳖为知己之交,彼此相敬如至亲,从不闹别扭。鳖经常到猕猴的住处,一起饮食、交谈,谈论正确的义理。
鳖的妻子见丈夫经常外出不在家,怀疑丈夫在外有淫荡之事,于是盘问:lsquo;你为何经常外出,去得如此殷勤?是否在外做放逸无道之事?rsquo;鳖回答:lsquo;我与猕猴结为如至亲般的情谊,猕猴聪明有智慧,又通晓义理,我每次外出都是去造访猕猴,共同讨论经法,聊一些快乐的事,未做放逸无道之事。rsquo;
鳖妇不信,认为事实必定不是如夫所讲述,心起瞋恼,怨怪:lsquo;必是猕猴诱惑我夫,才使我夫经常往来其住处。
我应当设法杀除猕猴,这样我夫才不会再经常外出。rsquo;于是鳖妇假装生病,卧床不起。她的丈夫在家精心照护她,用各种医药为她疗治,不敢有所疏忽,但病情都没有好转。鳖妇告诉其夫:lsquo;你何必这么劳神劳力照料我,浪费医药?我病得很重,只有得到与你关系甚亲的那个猕猴的肝,才能活命。rsquo;
鳖回答:lsquo;猕猴是我如至亲般的好友,猕猴有智慧,且通达义理,我们彼此寄身托命,相信彼此,怎么能要我去取他的肝来救你的命?rsquo;鳖妇说:lsquo;你我今生结为夫妇,夫妻共同一体,你不设法救妻子,反而一心为猕猴着想,实在是不合乎情理。rsquo;
鳖被妻子逼得没办法,只得去到猕猴处,跟猕猴说:lsquo;我经常来到你的居所打扰,你从来没有屈驾到我家,今日相请你到我家小食。rsquo;猕猴回答:lsquo;我住陆地,你居水中,如何能去你家?rsquo;鳖回答:lsquo;由我背负你,或是用你想要的方式也可以。rsquo;于是猕猴接受鳖的邀请。
当鳖背负着猕猴行到中途,鳖告诉猕猴:lsquo;你想知道我请你到我家真正的原因吗?实在是我妇病重,需要取你的肝服食,以除病活命。rsquo;猕猴一听,立刻说:lsquo;你怎么不早说呢?我的肝挂在树上,没有带在身边。rsquo;于是催促鳖赶紧跟他一起回去取肝,然后再一起去鳖家。
猕猴一返回住处,立刻爬上树,在树上欢喜跳跃。鳖问道:lsquo;你应当拿着你的肝,赶紧跟我回家,怎么反而爬到树上欢喜地跳跃,你这是为何缘故?rsquo;猕猴告诉鳖:lsquo;天底下最愚蠢者,莫过于你!怎么有可能将在身体内的肝挂在树上?你我相处如同至亲好友,互相寄身托命,如今你却图谋欲危害我命,从今以后,你我不要再相往来了。rsquo;
佛告诉众比丘:当时的鳖妇就是今世的暴志比丘尼;而当时的鳖就是调达,猕猴王则是我的前身。
大众听闻佛所开示的过去久远宿因,都欢喜闻道。
典故摘自:《生经middot;卷一middot;佛说鳖猕猴经第十》
省思:
公案中,猕猴以智慧救了自己一命;鳖因为无知,又听信其妻不合理的要求,而失去有智慧、通达义理的挚友。佛曾开示:在家之人,有四种法,宜应修习。一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二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三者愍念僮仆,知其有无;四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亲友间理应互相关爱与扶持,但遇事需有智慧判断,或适当劝导,不能因为亲情而做出不道德、损人又不利己之事。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