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心经》全名为《太上老君说了心经》,收入《道藏》第十一卷,著者与成书年代不详。该经论证高级性功非常精辟,历代诵习者为数不少。今日读者如将其与《常清净经》、《定观经》等性功典籍相互参证,则觉悟更佳。
《了心经》全文: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不动不静,无想无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了心真性,真性了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老君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有何所得?为诸众生,强名得道。’老君曰:‘吾观众生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虚役其神,于心无了,永劫沉沦,依吾圣教,逍遥抱真。
’”释义: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修持道家高级功夫应从忘形、忘物、忘心的先天心法下手,观心是“只用无色眼,不可着意观,”超越见闻知觉、爱憎、分别、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神的无意识动态(物我两忘的空白心境)。
“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在心空的状态下,元神才能充分显露,即心空神应,无论是在湛寂功态还是在纷扰动态,此心都坦荡无碍,随缘自在,应物而无染。“若要识灵源,知空在目前,澄澄心月现,湛湛性光圆。”
“心动无静,不动了真”,修持者都要妥善处理好心动这个问题,心动即生妄念、有执着,难入静定、埋没真心。只有一念不生,又不著顽空,才能明了真心。心生则性灭,心寂则性现,如空无相,湛然常寂。
“心为祸本,心为道宗”,许多人妄念妄行,背离修真之路,甚而引起祸患。一些修真者执于有为小术,或仅以静为心,不遇境,不遇物,此心如何得见?所以无为心法堪称修道宗旨。
“不动不静、无想无存”,不少修持者往往著心于“静”,妨碍了向更高层次功夫的进展,因真正空心功境应是不住一切处,无一相可得的无住心,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对意守、意照、存想等权宜法,亦应渐舍渐忘,直至“空无所空,忘无所忘”。正是“心天无点翳,性天绝尘飞,夜静月明处,一声春鸟啼。”
“无心无动,有动从心”,修道必须要灭动心而无心,这个无心便是邵康节说的“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若心逐物而动,则违“上无复神,下无复气”之旨也。
“了心真性,真性了心”,高层次功夫应是心性合一、主客观完全一致,非空非色,无人无我的大圆满智、大清明相。“超超神明,返返冥无”,“复性入虚无,凝神入浑沌”就是兹境之写照。
“心无所住,住无所心”,这个空心在任何处所都不要“住”,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与不空,亦不住定与不定,明此不住一切处的“无所心”,即可了见本心。正是“此心莹若潭心月,不滞丝毫真自如。”
“了无执住,无执转真”,既然心无所著,那就无心可观,则无所用,无所修,即凝然合道。“远观应化无应化,内观元神无元神,外观法界无法界,自然应静而静,静中有神,应寂而寂,寂然而真。”
“空无空处,空处了真”,宇宙的最高实在(真心)即高级性功验证到的剥落了一切心理活动所呈露的空寂心地,这种无相常照,不生不灭的光明觉性,即“灵灵不昧,了了觉知”的实相智。复道还空、空清气朗、广大虚含无际,实无相可观也。在这湛然常寂的功态下,身心自然常存矣!恰如丹阳子所云:“一点灵光号太虚,丹青妙手莫能摹,休将日月闲相比,有缺因缘怎类吾?”
“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有何所得?为诸众生,强名得道……”我在空中观测到千万年来的得道者,皆从无为心法入手,直至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除了清净心之外,还能说得到了什么呢?只是为使一般人所了解,才不得不对这不可言说的生命实相,冠以得道的说法。
最后,老君说:我看人们不明了心性功夫,虽一生忙碌,损其精神,却不悟心法,永生沉沦于世俗中。若依我的道法修持,便可望成为“高卧横眠得自由”的真人!(景扶明)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