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震旦第一丛林 唐僧在此受戒的皇家禅院

发布时间:2024-08-05 16:16:18作者:地藏网
震旦第一丛林 唐僧在此受戒的皇家禅院

成都,承载着三千余年历史的十大古都之一。如果要问在成都人心目中最能体现成都韵味的古老地标是谁?那么处于繁华的春熙路、太古里商圈包围中的大慈寺肯定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天竺僧人宝掌禅师东游中土,入蜀驻蓉建空慧寺以供奉普贤菩萨,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正殿门上“古大圣慈寺”的题刻为清光绪年间,时任四川按察使的著名书法家黄云鹄所题。

历史上由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避乱幸蜀,许多宫廷画师也随之入川,使得蜀中绘画之风大盛。历经唐、宋、明、清数朝,近千年间,众多知名画师在大慈寺创作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壁画,使大慈壁画艺术光彩夺目,比肩敦煌。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祸入蜀,大慈寺无相禅师(新罗王子)广施仁义,救济灾民,并为唐皇祈福。玄宗感其忠义仁慈,乃御笔敕书"大圣慈寺"匾额,赏地千亩。

其后,大慈寺面积不断扩大,南到新南门,北到猛追湾,东至东门大桥和武成桥,西到新光华街,几乎是大半个东门片区,共有96院,楼阁、亭台、塔房、厅舍、殿堂8542间,供有佛像1215尊,天王、明王、药王像262尊。

于是,大慈寺作为蜀中规模空前的皇家禅院,成为唐代第一大庙,高僧云集,名声大噪,香火鼎盛,名僧辈出。“震旦第一丛林”的美誉传遍宇内四海。(震旦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

天下文人骚客纷纷入蜀,画师工匠乐师艺伶也争相汇聚成都。古书《大圣慈寺画记》曾这样描绘当年成都的盛景:“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

在唐代,几乎所有出名的画师都在大慈寺留有作品。因而大慈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文物是名画和铜佛。据专家评价:该寺所有画像"皆一时绝艺",是一座极其珍贵和罕见的艺术宝库。不过该寺曾有的大小数百尊铜佛、石佛,均于战乱中被毁。

历史上大慈寺多次毁于火灾和战乱,现存诸殿系清代顺治后陆续重建。但始终未能再现唐宋时期盛况。殿宇现有天王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和说法堂、藏经楼等,均为清代木构建筑,寺内殿宇宏丽,雄伟壮观,院庭幽深,古木参天。

这里是有名的唐代高僧三藏法师受戒之圣地。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玄奘入川游学,学习佛教经纶。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年满二十岁的玄奘,正式在大慈寺受具足戒,萌发前往天竺求取真经的宏愿。随后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踏上漫漫西行路。

大慈寺培养出一代高僧玄奘大师,造就玄奘高尚品格与无上智慧,使得玄奘立志解惑、西行取经,最终完成驰名中外的西天取经。

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兴起灭佛运动,大慈寺因有唐玄宗御题的匾额,故尔在蜀中得以保全。但是在明末张献忠入川后,由于张献忠痛恨朱明王朝富养僧侣,于是将大慈寺僧众屠戮寺庙焚毁。

现在的大慈寺,夹在高楼大厦中,占地仅七十亩,虽然规模渐次缩小,但是小巧精致,寺中游走,僧人手植的曼陀罗和香客祈福的红绸带相映成趣。

只是寺内精美壁画等珍贵艺术再也无法复原,着实令人痛心疾首。

门外喧嚣不绝,寺内林木参天。梵音飘飘、清幽安然、香烟缭绕,人们在此烧香祈福、参观游览、品茶听琴,感受心禅的宁静与安详。有人说:大慈寺的美,其实就是一种极致的禅韵。

大慈寺还是禅茶文化的发祥地,据说日韩茶道都是从这里学来的。而且在唐宋极盛时,大慈寺是当时成都名流打卡地,附近商业繁荣,寺前形成诸如灯市、花市、蚕市、药市、麻市、七宝市等季节性市场。

寺前广场上,建于明朝的惜字塔挺拔依旧,塔高7.6米,为双层六角砖式结构,采用青砖砌成。它默默见证着大慈寺的沧桑变迁。

苏东坡盛赞大慈寺“精妙冠世”!的确,大慈寺长期雄踞着成都佛教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和娱乐中心的地位,甚至可以这样说,大慈寺培育出成都最吸引人的城市气质:热爱生活、乐观包容的生活态度;安闲舒逸、宠辱不惊的生活方式,多姿多彩的艺术流派和民俗文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