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好几个人来庙里小住,他们大多是对佛教半信半疑的人。他们有很多的问题想问老和尚,但是又怕占用老和尚太多的时间,所以有的时候就转过来问自己。自己没有什么修行,只能把自己为什么会有坚定信念的原因告诉他们。有点“水向竹边流出绿,风从华里过来香”的味道。
在《信心的来源》里面自己把信心的来源说过了,这里再做些补充。第一个是佛陀给自己的信心。两千多年前,佛陀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作为一个智者,他给我们留下了五千零四十八卷的语录或者说是经文。这些语录把他方方面面的智慧传授给了我们,自己在大致了解完这些语录后坚定了信仰的信心。
第二个是禅宗的六祖大师,他是一个不认识字的人,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两万多字的《坛经》,还把自己的色身留下来作证据。现在他和憨山大师、丹田大师三人一起用自己的肉身在南华寺,为我们这些半信半疑的人去疑解惑。应该知道能把肉身保留下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们要经受很多的磨难。
第三个是历代祖师留下的语录和还在世间的各位老和尚。历代祖师的语录真的是学不尽,受用不尽。而还在世间的这些老和尚更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在演绎着这些语录,当然自己的师父也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了佛陀的光辉,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历代祖师的风采。
其实说这些都是多余,因为信与不信法尔如事。佛教不会因为你信了而变化,也不因为你不信而消失。因为我们需要智慧、因为我们需要解脱,我们才需要佛教,这是一个因果规律,也是一个自然规律,不因环境而改变。自己就是想要得到解脱而跑到庙里面来的,现在正奋力于解脱之道。
解脱之道各种各样,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种问题。所谓功、位、体、用,各自对号入座。寺院里面的修行就像滚滚向前的洪流一样,没有停留的时候。你在里面不得不随着这修行的洪流前进,没有你停留休息的时间和地方。所以古语用“不离麻田,不扶自直”来比喻在庙里的好处。
我们看看宏智禅师是怎么讲功、位、体、用的:
上堂:问。一点灵然不覆藏。明明老蚌夜吞光。个时拨转机轮也。体用由来总不妨。如何是借功明位。用在体处。师云。光在体时常湛湛。体含光处却灵灵。进云。如何是借位明功。体在用处师云。纷扰扰时常隐隐。
闹嘈嘈处却闲闲。进云。夜月有辉含古渡。白云无雨裹秋山。师云。邯郸学唐步。师乃云。青山不用白云朝。白云不用青山管。云常在山山在云。青山自闲云自缓。诸禅德。若恁么体得方知道。借功明位用在体处。借位明功。体在用处。体用无私。方乃唱道。且道。作么生是体用无私底时节。水向竹边流出绿。风从华里过来香。(本站只为提供大众方便,未验证信息可靠性,请自行确认)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