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香道:中国香文化之历史根源

发布时间:2024-03-21 10:51:32作者:地藏网
香道:中国香文化之历史根源 探香之源,香字源于谷物之香。甲骨文中的香,形如一容器中盛禾黍(禾黍边有小点,表示黍粒),指禾黍的美好气味。篆文变作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甜美。隶书又省略写作香。如《尚书君陈》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德行之香至高,非黍稷之香气可比。香字,上为禾,下为日。其一:禾在日上,禾为粮食,在阳光下暴晒,会散发自然的气息,这种气息为粮食的气息,可引申为大众所需求的意思,为人性本来就需要的东西;其二:禾在曰上。曰为口舌之意,禾为粮食,大众饮食之象,饮食为必需品,人通过饮食而获取能源,能量在身体里循环,作用于全身,而香者也预示着可以作用于全身的经络,为人身体的健康提供帮助。香经长久的发展,除了指醇香、芳香之气外,更延伸为香火(子孙祭祀祖先之事),借指后嗣。中国香文化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体系。从香药的采集、炮制、直至香药的配伍、制做、窖藏都有着严谨的步骤和严密的方法。而香品的香方配伍,更是借鉴了《易经》和《黄帝内经》的理论,应用于阴阳五行、干支和合的学说,这为中国传统香文化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香自古便成为一种助缘,它开启了大贤大德的智慧,濡养了文人雅士的心性,构建自然与人性的和谐,对中国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香文化贯穿于经诗、书画、琴棋、佛道、礼仪等诸多方面,并与之相辅相成。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穿衣以香为熏、被褥以香为暖;公堂之上有香以烘托其庄严;松阁之下则以香示其儒雅;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香料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也另有妙用,书中置(或熏烧)芸香草避虫,称之书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称之香墨;以沉香树皮作纸,称为香纸(蜜香纸、香纸皮);以龙脑、麝香入茶,称为香茶等等。文化的境界用香得以提升,香通过文化而赋予内涵。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录。

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明窗延静昼, 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 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 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世事有过现, 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 波定还自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