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临济宗演正观(26): 五 蕴 皆 空

发布时间:2019-11-02 10:14:08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明心见性一词,现代的修道人都把它看作是高不可攀的圣贤边事,非我等凡夫所可攀登、企及的。其实,末法时代,仍有禅师常住世间,历代禅师也有乘愿再来者。这些禅师,有时示现在家相,有时示现出家相,他们已经开悟,能够帮助众生开悟明心、眼见佛性。
每个修行人在过去劫乃至百千劫中广种善根、净业。也许某一生种下的某一个净业,在今生会遇缘而成熟结果顿时开悟。正如: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对自己要建立信心,相信自己过去生、现在生的因缘不可思议。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定义为下下根人呢?年纪轻轻,还有几十年的修行道路要走,为什么不可以用些时间去学习佛学的般若和世尊宣说的诸多经典?不要因为听到别人说末法时期不太可能开悟而放弃。当今世间仍有能使人开悟的禅法和禅师存在世间,若自己不给自己机会,那么就永远没有机会。笔者从对佛学一窍不通到此文的汇集初稿完成,为时三年,在这期间,深深感到了多闻经典与学习般若的重要性,起初看到空性的文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茫茫然而不知所以然,随着不断的看各位祖师大德的注解和每天诵念金刚经,渐渐的就能够略懂一二了。如果当初笔者只学习一本经典,时至今日,我想不会有今天这篇汇集文的发表。真诚的建议初学同修们能够多听台湾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的讲经视频,每天以诵念金刚经、心经作为加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相信不用多时,一定会在佛学上有更大的进步和领悟。
现在很多人把满口念佛当做是修行的全部,却忘了还有更重要的般若。若修行人念佛、持咒、念经等一切修持,没有禅的思想、没有般若的空性智慧,那真的是促使了佛法的末法早日来临。应以无为法为主,以有为法为用。用般若的慧剑,斩断一切的邪迷,斩断一切的妄念,斩断一切的颠倒。佛教所讲的一切法,凡无般若,皆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如“布施”而有般若,才能三轮体空;“持戒”而有般若,才能饶益众生;“忍辱”而有般若,才能无生法忍;“精进”而有般若,才能奋而不懈;“禅定”而有般若,才能证悟觉道。般若就是一种能究竟透彻宇宙真相的智慧。佛陀住世讲法四十九年当中,仅仅“般若”就说了二十二年,留下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由此可见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
一个人不能明心见性,往往迷信或执着于自己的主观偏执,犯了错误,钻了死胡同还不知道。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不仅解悟佛学的义理会通达无碍,且实修过程中也不会盲目和糊涂。佛教的真理能使我们明白到:要消“恶业”,才能美善人生;要识“因果”,才能心甘情愿;要离“苦”,才能得到安乐;要知“无常”,才有无限希望;要透“缘起”,才能真相大白;要懂“无我”,才能融入大众;要行“中道”,才能不偏不执;要明“空性”,才能真空妙有;要证“般若”,才能自在无碍;要圆满“涅槃”,才能究竟人生。
禅学是佛教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重要到没有禅的思想没办法成佛,如果没有禅学的心地见性功夫,修行会在生灭里面打转,不能体用一如,性相一如。事相上的修行是增上缘,理体才是佛法的真实义。怎么才能看破?怎么才能放下?怎么才能清净?怎么才能自在?方法就是契入空性的思想。只有般若才是彻底的佛道。要真正解脱的人,一定要在彻底的心性下手,要用本性修行。用意识心分别心用压抑烦恼的方式修行,那没办法进入无生法忍。修行就是在修这个心性,要在清净自性下功夫。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开悟的契机因人不同而千差万别。有言下荐得,有从缘悟得,也有读经明得。诸般悟处,以从缘悟得得力最大。因为从缘悟得需要有长期的修行做基础,是量变到一定的程度而发生的质变,而且完全是无心而得。因此,一旦从缘悟得,便永不退失。
一般修行者,都把生命的解脱希望寄托于死后,在真正的开悟者眼里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从不把希望寄托于没有把握的死后或来世。当下对生命的那一顿悟就是终极,当下对万缘的彻底放下即是解脱,当下一法不见即是如来,当下一无所求就是大自在。因此,真正的修行者在修行的道路上丝毫不会懈怠,决不会把般若搁置一旁,成功的希望就在于觉悟今生,把握当下。因此,修学净土的人,也不妨碍学禅,如果一念悟道,也不妨碍求生极乐世界。如果没有悟道,念佛是一个保障,没有明心见性就念佛伏惑求生净土。有禅又有净土,犹如戴着双角的老虎,现世可以为人天的师范,来世速得成佛做祖。
般若法门中《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都是告诉一切众生如何以智慧成就法身解脱的法门。而五千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要,全文五千多个字,字字如金,行行消罪,字字灭灾,章章解难,悟一字得一字之果,悟一句得一句之功。至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二百六十个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应虔诚加诵《金刚经》、《心经》以作加行,作为辅助。这两部经都是实相般若,会有特殊感

\

应的,不仅能消无始劫以来的业障,还能增长福慧。根利者,闻经而豁然开悟;根钝者,诵经而永种善根。假使持之以恒,就可以明心见性。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宇宙万物存在的相状,包括了世上的一切事物,不论物质、精神、有为、无为、善良、丑恶、清净、污染等等,都属于“法”所涉及的领域之内。宇宙人生,一切事物,佛家都归一统统称为“法”。相就是现象、观念,事物之形状。离相不是离开这个相,而是即相离相,心永远安住在寂静的状态。也就是面对这个现实,当下超越这个现实,不被现实的东西所束缚。宇宙万有,物物相助;人生社会,互相关联;宇宙间的所有形形色色事事物物,大至世界星球,小至原子,其所以能成长与存在,都是从种种关系条件凑合而成的。换句话说,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可以完成自己,不必等待其他的助缘来完成的。同时也没有一样东西,能够离开其他事物关系而可以独立存在的。这就是宇宙万有实相的缘起真理。在一切有为法中,缘生法之中,了解苦空无常无我,了解这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了解因缘如幻如化的道理,就不会执着,用缘起、性空、中道的智慧来观察这个复杂变迁的宇宙万有,清楚地了知它的本质和现象,如此观察,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悟得法性。
所谓性空是我们所知的一切,没有真正的自体,不实在,它的本性是空,称为性空。幻有,是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虚无,假有的现象仍然存在。缘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上的森罗万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人一物、乃至微尘沙砾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将随着因缘的分散而灭。因此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有”的现象,都是缘起而有,因为缘起而有,因此它的本性是“空”。宇宙万有的一切法,是因缘所生的,离了因缘以外,就根本无生。
正念就是没有执着和一尘不染的清净心。什么叫妄念?有所住着就叫妄念。起个念头,心定在那里,就有所住、有所着,这就是

\

妄念;念起无所住、无所着,才是真心的妙用。可见念起无住就是无念,而不是一个念头也没有才叫无念。无念是没有执著的念,没有分别的念,没有颠倒的念。不是完全没有念,而是有清净的念,是有大智慧的念头,平等心的念头,是有大慈悲的念头。
无我,并非否定自我的存在,它的意思只是说,没有一个绝对独立、坚定不变的自我存在。自我没有坚定不变的个性,自我的型态依于时空因缘而变化无常。佛说自我由五蕴结构而成,五蕴即色(物质)、受(感受)、想(记忆)、行(心念)、识(识别)。色构成“身体”,受想行识构成“心”。无我,就是说世间成物都是因缘和合,没有一个常住、独立、自在、主宰的实体或自性(我)。万物不会自生,只不过都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而且,它们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那间依因缘而生灭的。在这样的集合体中没有一个永恒的“我”,因此称之为“无我”。人无我,是从有情众性自体来说,“我”依五蕴而假立,因缘离散则五蕴灭,无实体可得。法无我是从世间万法来说的,一切法由因缘生、从因缘灭,都是由种种要素和合而生,不断变迁,也没有常恒的主宰者,亦无实体可得。人无我谓我空,法无我谓法空;解证人无我谓破我执,解证法无我谓破法执。解二空、破二执即可伏灭烦恼障与所知障,证涅槃果。
我执会罩住我们的自性,障碍了我们的智慧。当心中有我执,便放不下,于是产生挂碍,随之患得患失。未得到的,一心想追求;已得到的,又担心失去,于是整日患得患失,惊恐害怕,无时无刻不在烦恼之中打转。凡夫说我,以为有个实在的我,而牢牢的执着它,一刻也不肯放松。圣者说我不但不会去执着它,反而知它如幻如化的无实,不过是假名而已。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我们自性的显现,都是我们自性的妙用。佛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只因我们妄想执著之故,不知道佛性遍一切处,只晓得这个肉身。把大到遍一切时、一切处、遍一切物得佛性,变成小得只能遍这个肉身。这不是太可惜了吗?
佛家基于性空的智慧,要人破执,但破执不等于放弃一切。比如说教你不执著财物,并不是教你不去赚钱,或者放弃赚钱的机会。因为人生的幸福也依须赖各种因缘条件的配合,而钱财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之一。穷的衣不蔽体,三餐不继,自然也无幸福可言。况且一个人行善也不可无钱财。所以一个理解缘起性空的人,仍然与一般人一样工作赚钱,所不同的是,他对钱财不加妄执,抓的没那么紧,该用则用,但也不会浪费。所以,正确合理的做法,如念佛、持戒、行善、我们还是坚持做,带着一颗无执、无着、无住的心来做。又如我们这个无常的色身,虽然是无常的臭皮囊,但没有这个色身怎么修假成真,怎么借着这个假的色身悟入清净的本性呢?所以,虽不能执着这个色身,但是也不能坏了这个色身。合理的保健养身是需要的,因为健康是人生的基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全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