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从近代物理学观念的演变谈佛法与科学

发布时间:2019-11-06 10:16:47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从近代物理学观念的演变谈佛法与科学

\


  从近代物理学观念的演变
  谈佛法与科学
  除了契理之外,佛法中最重视的就是契机。为了使一般人了解佛法真义以启发正信,必须应机立说以配合时下的需要。今日值此科学昌明之世,若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明佛法、认识佛法,应是一条切实际而又方便的途径。物理学是所有科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就让我们从近代物理学观念的演变,来谈谈佛法与科学。
  一、两大理论的建立——上帝再也不可信赖
  科学文明的本流始自西方,可说是西方宗教文明下的产物。自从伽利略开始尝试说明事物之如何发生以后,物理学始告真正萌芽,到了晚他三十年的牛顿时代,由于几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发现,终于建立起了一个机械式的宇宙二逼宇宙是完全由压力、张力、振动、波动等形态结合而成的。在那时看来,似乎所有的自然界现象,没有一样不能以此来描述说明的。伯克莱、笛卡儿和斯宾诺萨等西方哲学家们,也都把这种自然运行的和谐归功于上帝。但是到了世界尚未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这些定律已开始露出了破绽,被古典物理学家所公认的机械式理论体系逐渐崩溃,牛顿以科学解释上帝为万能的希冀亦告幻灭。从二十世纪以后的近代物理学家,再也不能依赖上帝,而必须凭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九○○年以来,近代物理学上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量子论:它是从质能单位的微观世界,探讨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另一个则是相对论:它则从时空的巨观世界,察看整个宇宙的结构。这两大理论,至今尚一直引导着近代物理学的进展,形成现代科学思想上的两大柱石。它们所阐述的宇宙定律,不但在人类采求物质世界真象的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尚且它们本身也构成了一个主要的哲学体系,藉着它们,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庞大、奥妙而充满神秘的宇宙,将可被剖析得更清晰、更完美、更圆满。这两个崭新理论的出现,对旧有的西洋宗教哲学理论,无疑地已产生一股强大的震撼力量;但相对地东方佛教思想而言,随着这两大理论的发展,以科学来解释佛法的路径,也就跟着一天天的开拓;量子论与相对谕的诞生,正好为佛法带来了科学性、时代性的注脚;佛法中许多极为重要而原来又极不易为人接受的观念,在他们的极力阐明陈述下,终告拨云见月,验证了他们的正确性。
  二十世纪开始,物理学家们不得不放弃凭着经验所认识的世界,而接受数理科学对自然界所作的解释。正统的数理宇宙观使得物理学家们得以发现,并预见自然界的定律,首先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蒲朗克(Planck)在一九○○年提出了量子论,以量子的观点来解释他所见到的物理现象,凭借数理方法的推演找出了一个能够满足实验结果的方程式。由于这个成功的尝试,不但使得蒲朋克的名字成了自然界一个最基本常数的代号(Plancks constant),也使得量子物理学之门因而大为敞开,接者无数物理学者的蜂涌跟进,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努力与摸索,终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波动与微粒双重性质组合的世界里。
  在实验室裹他们发现,无论以何种方法,人们都无法直接理会到任何一个单一粒子的特有性质,他们所试验的对象都是一羣羣的粒子,一羣里面印含有数十亿的微粒(或波),因而我们所能注意到也都是一羣羣粒子的集体行为,而不是单一粒子的个别特性,我们所面临的成了一个统计上的与或然率的问题,物质波于是变成了概率波。在量子论里,通常就以此一波函数代表一个物质系统,这个波函数本身是我们所无法直接测定的,我们所仅能量得的只不过是此一物质系统的一些物理性质罢了。从澈底认识宇宙人生的立场来看,在量子学中所见,正好说明了吾人所能见到的事物,都只不过是它们的外在形象而已,绝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依佛法性空缘起论而言,一切宇宙万法(法为所有事物之代称)是没有自存性、没有不变性,也没有实在性的,亦即所有万法的法性是本然空寂的。他们随时随地都在不息的流变中,各种形象之所以能展现在吾人眼前,乃是由于它们在某一定之条件下,因缘和合而显示出来的一种自他依存关系,也就是说凡是所有存在的事物(甚至各种存在的理则),都必依否定它的实在性的空寂本性而成立的;我们所见到的就是它们合成的虚有假相,而非它们的本然法性。这个结论和量子论所得到的正好互相脗合。在金刚经里,佛亦告诉其弟子说:「一切有为法都像梦幻泡影、朝露闪电一般,一切万法展示在人们面前的都不是它的本质,而不过是其活动现象的临时性存在,此一存在的观念在佛法中谓之「假有」。物理学者所经常强调的:「在量子物理学这个抽象的字汇中,根本就没有一个『真』。」这正好又给了佛法「假有」的观念一个最强烈的印证。
  二、「测不准原理」舆佛法的认识论
  量子理论家海森堡,(Wcner Heisenberg),在一九二七年发表了他着名的测不准原理(The unc-crtainty principle)。他用一个想象的实验来说明这个理论:假设吾人以一架高倍的显微镜观察一运动中粒子的位置与速度,当我们想确定它的位置时,将会发现到:我们测出的粒子羣交叠波动上的某一点,只是它的可能位置筒有一个误差存在;这个误差同样地存在于其它性质之间,因此根本上我们无法测定任何粒子的绝对真实物性,我们所量到的已不是原来的东西了。所有粒子,为何于会如此的反复无常呢?照量子学的解释,这乃是测定所有粒子必然产生的现象,而非科学仪器不够精密或科学知识尚未成熟的表示,它是一道横在大自然前面,人类再也无法跨越的极限。由于这个「不定性」因素的存在,当我们人类凭着模糊的感官深入采求这个客观世界的顷刻,我们的观察动作便已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活动;在这种处境下,急于寻求事物真象的人们,就像盲人急于想知道雪花的构造一样,一旦雪花碰上了他就马上溶化掉了。这个无可奈何的事实,在佛法的认识论里,老早就勇敢地予以承认与接受了,佛法亦认为人们所了解的世界只是他的感官所造成的世界,是整个宇宙中极小的一部份;因此释尊初在菩提树下戍道时,即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一语道破了整个症结之所在。佛法认为整个认识过程中,都是依意生识(识为了别之意),意识(从意而生的意识,不只是唯识学上第六识之意识;若以八识之分法,该等于第六、第七、第八后三识)乃是身心交感、认识活动的泉源。有了明确的意识才能承受五识(即八识之前五识外缘的落谢影像,发为一般明确的认识。假若意识中有所沾染,有我执、我见的存在,那认识作用是永远无法达到圆满的;唯有当阻碍人类原有本能(即佛性或如来智慧)的障碍被排除后,才能做到依智而不依识,才能转识成智,冲破吾人原有的认识界限,彻底觉悟人生宇宙的真相。
  量子理论的发展给西方宗教带来了另一个新的上帝,一个懂得统计理论、认识机率学而又蓄寻人类开心,与世界玩骰子的上帝;但却给佛法「性空缘起论」与「认识论」带来了一个最意完美的说明。在他们的努力下,人类所面临的真正课题,已经很坦然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三、绝对宇宙观的幻灭——上帝并非无所不在
  再让我们从另一个新的物理观念——相对论的时空观点,来探讨这个巨观的宇宙万象。自然界里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的范畴;人类也是在这时空交织的架构下,逐步营运发展。但纵然人类与时空的关系是如此的密不可分,我们却一直仅凭着主观的感官认知作用,来认识这个世界;同时更因而直觉地将时间与空间分为两种绝对的独立体系。古典物理学家牛顿也不例外,他视空间为一静止不动的实体,把空间本身当作一个固定不动的坐标。实际上,他并没有任何科学上的论证足以支持他的主张,他只不过是根据神学的理由而顽固地坚持这个论断;因为在他看来,空间乃是代表着上帝在大自然中的无所不在。即使在此后的二百年里,牛顿的见解在物理学界还是一直很风行的;同时由于光波原理的发展,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名叫「以太」(Etbcr)的假设物质,以赋予这个空洞的空间以若干机械式的性质,于是一个充满了看不见的介质之宇宙,成了牛顿派物理学的至高造诣;这个至高造诣——以太说,为牛顿的宇宙论提供了一个固定不动的坐标,亦印一个绝对不动的空间。然而,事实真相总有流露的一天,在一八八一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迈克(MiCheison)与莫莱(Morley)作了一个很有名的光速实验,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无论光线朝着那一方向发射,速度都没有丝毫的差异。这个实验使得当时的物理学者面临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一则接受事实,把「以太说」放弃;或者坚持「以太说」,但要如此的话,则又必否定「地动说」的事实。他们的处境可说是进退两难,因而形成了以后二十五年间物理学思想的分裂。
  四、相对论原理舆佛法的时空体认
  一九○五年,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发表了相对论才对这个谜题提出了解答。他承认迈克逊与莫莱的实验是一个不可抗辩的事实,因此一开始,他就毅然地推翻了「以太说」,连带的也抛掉了太空为一绝对不动坐标的观念。在爱氏看来,空间不过是实体排列的一种秩序,除非我们藉着所发觉到的客观事物的排列,来认识它之外,就别无客观的实在。换言之,空间也只是一种直觉的形式,就像其它客观物体一样,都只是其本身各种性质的总和,又因为这些性质只存于人的意念之中,所以就整个原子与星球合成的客观宇宙而言,除了把它当成一个意识的结构,亦即用人类的感觉形成的习用符号来表示的一个大结构而外,它们实质上即毫无存在可言。依佛法唯识学的观点看来,这为相对的空间观容易为人所接纳;佛法乃是以有情为中心的,一切法都是从有精神活动者(即有情)开始说起,因而佛法对于心识的阐明发挥得极为精密,它认为在认识的过程中,所有复杂的心理作用,都是由心与心所(心所即「心所有法」,心所生起者,系属于心而为心所有的)统摄完成的,一切认识作用都是依根据缘境而发识的,当根境和合时,心即反应而起惊动(此即「心所」中「作意」的作用),才发为「了别」的认识,这个过程是极迅速而难于分别先前与内外的。「空间」也就是这能感知了别的心识与所感的一切事物间的刹那作用,而反应出来的一种知觉概念,离开了这个意识作用,「空间」本身即无存在之可能。在六祖坛经里有一段公案,可引为说明之用:当印宗法师正在讲述涅槃经的时候,一阵风把插在地面上的幡旗吹动了,一个和尚看见了说这是风在动,另一个则说是旗在动,方争论不已时,六租慧能大师进来了说道:这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你们的心动。这则公案可说是相对论空间观念的一个最好的说明,它是一个人间觉者体验宇宙实相后的方便说法,也是相对论的一个实证境界。
  不但空间如是,相对论也把绝对的时间观念一道抛弃了。爱氏认为时间亦不过是事件发生的一种顺序,除了藉此顺序来度量它之外,别无独立之存在。所以时间也是知觉作用产生的一种概念,而不是上帝所归划给人们的不变量。依佛法而言,「有情」为身心相依的共存体,其心理活动,自无始以来,即由外而内(即从「识」到「心」),又由内而外(即从「意」到「识」,不断地交流。此「心」此「识」,乃是「有情」自无始以来即具有的,若不悟时间的幻惑、相对性,而图推断「始有」的创世时间,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必定毫无所获。量子论告诉我们:物质的基本微粒之行为与我们在粗糙世界中所见大粒子不同;同样地,相对论也证明我们不能根据见到事物的迟钝行动,来判断速度较高的现象。根据相对论原理,爱氏预言:一个人如果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他的心跳、呼吸等一切生理作用,都会一齐相对地慢下来。由于速度的限制,这个预告至今尚未能被直接地证实;然而照佛家的宗教体验,藉禅定的修养功夫,使心注一境,无妄念之波动起伏,一切生理作用都跟着减缓,这已是一项摆在眼前的事实。经由时间相对性的短暂留驻(或称永恒的现在),替代物体的高速度进行(实际上两者在物理上的意义是相同的),佛未能已经从精神领域里,证实了相对论在物理上所预测的时间观。
  五、四度空间的契入
  在相对论里,时间和空间两者之间也是想对的,把宇宙当作一个由三个空间度加上一个时间度的四度空间时空连绩区,被视为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四度时空连绩区的说法,是整个相对论宇宙观的基础,要想客观地了解宇宙,时空二者便不得分开,四度时空和时间一旦分开,如「时空连绩区数学」的首创者,德国数学家民考斯基(H.Mingkowski)所说的:「空间和时间一旦分开,一切将顿成无形幻影,只有二者作某种适当的结合,才能保持多少真实。」佛法对整个时空的体认亦是「因色故有无色处,无色处名虚相,」并且也是「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的。申言之,其义乃为无物质色法之存在即无空间相所得,而时间也是因事物之存变而起的;所以离开时间因素想象某物之存在相是不合于真相的,存在之真相既不可得,那空间相又如何可得呢?所以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唯有时空一体时,一切法的真相才能显现出来,这是佛法的时空认识,它也是一个四度空间的连绩观念。同时佛未能更进一步地指出:由于人的主观经验,一直是以空分裂的观点去认识人生宇宙的,因而产生了错觉的主观世间相,它本身具有很大的惯性作用,因此即使人们知道了一切法相对存在的道理,他还是无法立刻破除这根深蒂固的感觉,必须经过一段训练以后,才能把这错觉纠汇过来,敝到「以智化情」、「以智导行」,一切随顺于法、体见于法,达到四度空间的契入,亲证人生宇宙的实相。
  六、三大真理的「殊胜」与两大理论的沟通
  在妙法莲华经上,佛阐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理有三,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与湼盘寂减。此三者名之为三法印,是佛陀从因果法则上体验得来的三大真理。诸行无常这一真理说明一切万法都在不息的流变中,从这息息流变中所呈现出来的,乃是幻现的诸行而不是实有的常存。这个真理已从量子论的发展而得到一个最好的说明,依量子学的观点我们不难领会到「本性空寂」「无有常性」的真义。诸法无我,这一真理则指出:所有外现的事物都不过是身心依存、因缘合和而戍的假相,也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结合产生的物质与精神现象的协调作用;身体是「色」情绪上的苦乐感觉是「受」,认识事物的形相是「想」,意志上所起的欲求造作是「行」,了别统摄一切心理活动是「识」,离此五种活动外,要想找到一个实体的自我是不可能的。正如从相对论的时空观念所体认到的,时空中任何个体之存在,只不过是吾人(色身)意念「受想行识」中的一个意识结构,离开此一结构,实际上即毫无存在可言。两者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故从相对论原理之认识,亦不难领悟此一真理奥义之所在。如对「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两大真理能予参悟,当必能从存在的现象上去把握本性为空的原则,同时从毕竟空的实相中去了解现象界的缘起法则,进而在这动乱万千的人生生死流转里,体验到一切归于平等寂静的湼盘境界,亦印龙树菩萨在中观学中所说的:「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无相,无相不着故即是寂减湼盘。」由此可见,佛法中的三大真理,确是统摄人生宇宙诸法最赅要、最圆满、最究竟的义理。物理学和佛法一样,以了解自然,解决人生问题为依归,爱因斯坦后半生亦倾其全力于统一理论的建立,企图在量子论与相对论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以便打通大小宇宙之间的悬隔,以一驭万,统一起人类对宇宙的信念。这一理想的实现,在物理意义与哲学意义的路程上均还有一大段距离;而佛法则已从精神领域裹捷足先登,踏上这片科学尚无法驾驭的境界;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佛法确是一个建立在「般若」智慧上的「殊胜科学」。
  近代物理学上的两大理论,已给佛法带来了时代性、科学性的说明,成了沟通佛法与科学的桥梁。科学的立场是客观的,佛法的立场也是绝对排除主观执着的。科学是理智的产物,旨在破除人类在物理上的谬见;佛法也是智慧的澄澈,旨在彻底破除人类心理上的迷执。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追求真理,真理成了两者的交汇点。在佛法与科学的相辅相成、相互发扬之下,必能以佛法补科学之偏、救科学之弊,促进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的均衡发展,引导人类迈向一个更和谐、更幸福的境地。同时在科学的辅弼之下,佛法当更易呈现出它既有的开阔领域,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得正知、产生正信,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境界。深信科学光芒朗照之下,往日人们心目中,被喻作一叶摆渡江洋孤舟的佛法,将展现为一艘划破阁闱宇宙长空的时代巨轮,这浩瀚无边的慈航普渡过程中,必得加速前进,早日抵达彼岸。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全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