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佛教导航网)
佛教中国漫谈之五十二 传喜法师: “人成即佛成!”炎黄子孙,应有点“儒释道”的味道 儒释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和精髓,“三教”作为一种文化命脉和精神基因,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 我们一般都会有这样一个概念: 儒,是做好人,核心在于人的价值。一个人,不是孤立的,“上有父母”,那我们就是子女;“下有子女”,我们又为人父母;在工作岗位上,还有领导、长官,这种定位就是人格的定位与修养,所谓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人,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不仅仅只是活个百年,百年如梦,就这么结束了。“道”又把我们的生命延续了,说我们的生命可以修成仙,位列仙班可以去体解宇宙的规律、生命的规律,乃至可延长我们的生命,提升生命的境界。“道家”的修为让我们的人生又充满了很多希望、憧憬,如庄子的物我两忘,御风而游于大千世界,这些无不构成和丰富着我们的中华文化,使生命充满了大美和盎然生机。 佛教说每个人都有佛性,佛菩萨都是人在修。以个人来分析,这就打破了人的框架和自我认知的束缚,即《心经》所谓“照见五蕴皆空”—— 人是由五蕴合成,笼统地讲,物质的肉体和精神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命”,而佛教就此更细分为“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组合成了这个“我”的生命活体,五蕴如泡聚,犹如泡沫一样,不是真实的。 那其意义又何在? —— 我们佛教讲解脱,当下从做人里就把你解脱出来,佛教重在智慧,《金刚经》云:“众生者,非众生,是名众生”,就是说你一边做人同时又能超越自我的狭隘,又能做回你的佛,虽是凡人同时又在做佛了。 想想看,一个具有佛的智慧的凡人就已不再是凡人! —— 对社会来说,他就能有所承担、做出牺牲,就能主持正义,就会成为人类乃至民族、国家的中坚力量。因为他已经超越了这个狭小的生命体,他的生命成为一种道义的承担,所谓“铁肩担道义”。这是大智慧者才能展现出的一种人格魅力,绝非苟且偷生者所为。 由此可知,儒释道,若是让平民百姓、普罗大众都能够具有一种人格修养的话,那道家就像是在其中提拔出的一些精英,是指那些智慧高,能够神游并超越形而上者。 佛教,则又把这种智慧装回到每个人的躯壳里,让每个人即这个凡体就能承担起佛菩萨的这种精神、勇气,在一个凡人的群体里就能培育出精英,佛、菩萨就是人中的精英 —— 敢于承担,有是非观念,能够戒恶修善,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把自己的生命已完全置之度外,一方面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又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 儒释道“三教”为什么在中国能这样和谐相处、彼此呼应? 就是因为他们有各自的侧重点,同时这个侧重点再 一 一 回到一个人身上的话,这“三个”又都是必需的 —— 一个人既需要稳固的人格,优秀、优良的品格,也需要能够超越这个有形的身体,能够追求“形而上”,最后,形而下形而上得兼,或说既需要悲智双运,又需要完美结合。 可见,佛教是非常现实的。 —— 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虚无缥渺的,那是不了解佛教,其实佛教是非常实用,实实在在的,所以佛教才能够在人间几千年而不灭,这就是佛教的现实性。 —— 正如太虚大师所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是我们的人生目标,把佛的生命魅力在我们的人格中去实践,“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一个人若没有学佛教的智慧来提升自己的话,这个生命是残缺不圆满的,岂不遗憾! 同样,如果这个社会恢复了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或是我们能够承接这些财富的话,我们这个神州大地可谓名副其实的“神州大地”,就有“神”了! 现在是需要继续把这个“神”的灵魂点燃的时候。作为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尊敬、尊重我们儒释道文化的,只要有机会,儒家、道家的也会讲讲,佛教的更是我们的本分。 作为炎黄子孙,无论身居何处,老祖先的文化都得有一点,没有一点,不仅自己身心很苦,别人也瞧不起你;若有了老祖先的文化,这些文化的能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同时能放射出我们这个民族的光彩,还得到他民族的认可、接受,也会视你为座上宾。 一个丧失了祖先文化者是可悲的,上愧对祖先,下无颜面对子孙。在这点上,我们要心生惭愧,距今八千近至万年的华夏文明,从伏羲大帝到神农到轩辕,就是一种文化的承传,中华民族为人类奉献出了灿烂的文明,中华民族文明史在当前的人类文明中是极其厚重的。作为炎黄子孙,或多或少我们总还要有一点“儒释道”的这个味道吧。 阿弥陀佛!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