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于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同时也制定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中国佛教礼仪。礼仪包括礼制和仪制,这里得先从中国佛寺的建筑仪制谈起。
寺,本为中国古代掌管某项事务的官署的通称,如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之类。据说,在汉明帝水平十年(67年),明帝曾请摄摩腾等僧人到洛阳,由掌管宾客朝会礼仪的鸿胪卿负责接待。不久,又单独修建白马寺,作为安置外国僧人的馆舍,白马寺即成为中国佛寺之始。以后的佛寺,大都是按照古代官署的布局建造。此外,还有一些官员和富人施舍现成的住宅为寺,因此佛寺也具有古代住宅院落的建筑特色。鉴于以上原因,中国汉地佛寺的建筑布局,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采取了中国古代官署和口传统院落的形式。同时,一寺之中可以有若干院,建筑规模较小的寺也叫做院。比丘尼住的院多称为庵。
这种佛寺布局,一般是坐北向南,山门和各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是基本对称的廊屋。比如具有三重院落的佛寺,中轴线上的建筑一般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两旁的建筑有钟楼和鼓楼、客堂和禅堂、斋堂和库房、方丈和祖堂等。较大的佛寺,有四重以上的院落,甚至还具有两条中轴线的建筑群。现以我国保护最完整的一处禅宗寺院四川新都宝光寺为例:
此寺坐北向南,共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由五重院落和比邻的十二座院落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藏经楼(楼下为法堂和戒台)、紫霞山。舍利塔两旁为钟楼和鼓楼;七佛殿两旁为客堂和云水堂;大雄殿两旁为斋堂和戒堂,两翼为库房和禅堂;藏经楼两旁为祖堂和影堂,两翼为东方丈和西方丈。
经钟楼前的“天台胜境”牌坊东行,穿过曲折的红墙,可通罗汉堂和自成体系的净土院(此院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寿佛殿、极乐堂、念佛堂);经鼓楼前的“庐山遗迹”牌坊西行,穿过曲折的红墙,可通普同塔院和由若干座本寺历代住持僧骨塔组成的塔林。寺院的北、东、西三面均为竹木林园。
宝光寺创建于唐代,以后历代迭经培修和重建。但至今仍保存了我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这种布局在全国众多的佛寺中已很难见到了。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