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禅寺,以佛教夏令营形成寺院品牌
在我国大陆地区,最早连续组织佛教夏令营活动的当属河北省赵县的柏林禅寺。1992年,净慧老和尚在柏林禅寺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在生活中关怀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成为生活禅追求的目标。1993年7月,柏林禅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拉开帷幕。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还发来贺词:“借助禅这面镜,照亮一下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灯,清净一下自己的心路;这对消除烦恼,减少困惑,是会得益,会有受用的。对中青年来说,对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很有助益的。”
目前,柏林禅寺第19届生活禅夏令营活动正在进行中(7月20日至26日)。活动安排了礼佛、听法、诵经、普茶、行脚、小参等内容。因为报名人数较多,场地有限,柏林禅寺沿用惯例,今年仍然采取答卷报名的形式确定营员,人数为400余人。
临济宗第45代法脉传人明奘法师说:“正如赵朴老当年所说,在赵州祖师的道场柏林禅寺举办生活禅夏令营,领略一下‘庭前柏树子’的风光,体会一下‘吃茶去’的禅味,是非常有意义的。”
明奘法师曾参与柏林禅寺十余届生活禅夏令营的策划、组织,2001年组织发起“清净行”系列禅修活动,并连续举办多期“庐山禅茶会”,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生活禅夏令营成功搭建了佛教与青年交流对话的平台,为众多佛教道场所模仿,成为各地佛教夏令营的范式。这也说明寺院通过举办夏令营进行弘法也是时代的需要。”明奘如是认为。
截至目前,互联网上可以检索到的2012年各地已经举办或即将举办的佛教夏令营有近40 个。
经过20年发展,佛教夏令营各有特色
经过20年的发展,佛教夏令营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寺院暑期固定举办的活动之一,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柏林禅寺生活禅夏令营,服务对象一直都以大专院校的青年学子为主体,2010年的招生通知首次要求“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男女青年”,而且欲参加夏令营者,还需经过填答试卷、审核、批准、发放录取通知等几个环节才能取得营员资格。
与其相似,五台山佛教协会连续举办了8届“清凉之旅”佛教夏令营、成都文殊院连续举办了9届“智慧之旅”禅修营,对营员的年龄限制一般在18岁以上、30岁或45岁以下,知识层次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这类针对大专院校青年学子的佛教夏令营,是我国大陆地区佛教夏令营的主体。大专院校青年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便于管理;同时,由于营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可以传授一定深度的佛教文化知识,对于提高国人对佛教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乃至提升寺院本身的佛教文化,都有极大好处。可以说,柏林禅寺“生活禅”这一我国当代佛教极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在生活禅夏令营中与广大青年学子教学相长的。
笔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除了针对大专院校学生的佛教夏令营,也有专门招收年龄较小营员的。已经举办4届的深圳弘法寺少儿国学夏令营,主要招收9至13岁左右的小朋友,福建南安雪峰寺雪峰真觉禅修营(青少年班)则招收15至20岁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青少年。这类夏令营大都以“国学”为主题,以“寓教于乐”为手段,以“童蒙养正”为目的,力图让营员们学习“知礼、感恩、惜福、孝亲、尊师”等理念,养成好习惯,培养好的人格。这类夏令营还根据性别不同来组织管理,如福建福州象峰崇福寺,因为是女众寺院(福建佛学院女众部),故其举办的“菩提苗体验营”只招收10岁以上的女生。
除了上述以禅修和国学为特色的佛教夏令营之外,由于寺院文化传统不同,其所举办的夏令营内容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已经举办9届的江西庐山东林寺净土文化夏令营,即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当代青年对佛学尤其是净土文化的了解”,在凸显本寺特色的同时,推广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提高参与者的文化修养。
搭建佛教与社会沟通对话的平台
炎炎暑期,本是在家休息的日子,但是很多高校学子选择走进山林古刹,体验清幽禅意。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得到教内法师信徒的关注,而且也吸引了来自社会的目光。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哲学院魏德东副院长长期关注现实宗教领域,对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他认为,应以正面乐观的角度来看待佛教夏令营活动。佛教夏令营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宗教、体会宗教生活的有效方式。经过短期的夏令营生活,营员对佛教就会有大致的了解,宗教的神秘感也消失了。这是佛教夏令营对营员的首要影响。同时,佛教夏令营的讲座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人生哲学的,营员能够从中获得如何做人的道理。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接待能力有限和场地限制等原因,很多佛教夏令营在人数上都有限制,由于报名人员太多,不得不采用答卷等方式来进行筛选。事实证明,佛教夏令营采用了许多适应当代青年特点的弘法手段,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得到了青年的喜爱。而寺院通过夏令营这一平台,也与社会有了更多沟通、对话的机会。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佛教夏令营也能成为推动寺院发展的品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运水搬柴,无非是道”;“行住坐卧,无不是禅”,生活不完全都是禅,但生活中确有禅机。佛教夏令营并非是要青少年信教、出家,而是在有规矩的生活中、在一举一动中体会佛理,在修持、学习、听课、旅游、朝圣等丰富的夏令营活动中,领略博大精深的佛教传统文化及其人文魅力,进而学会一些平静心态、降低压力、去除烦恼的禅修方法,在佛法中得到一点受用。可以说,在炎炎夏日中,佛教夏令营带来了一丝清凉。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