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岩站佛 50年代摄
后五泉灵岩寺大雄殿
2001年10月 宏济大师灵骨塔
7月30日(阴历六月十九),又是一年一度的“后五泉庙会”。后五泉,也称夜雨岩,因地处五泉山后而得名。其位置在今七里河区八里镇阿干河东山后五泉村,系皋兰山西麓一道深幽的沟壑。原因是这里也有龙泉、伏泉、马黄泉、叶家泉、谢家泉等五眼泉水,正好背对前山的惠泉、蒙泉、甘露泉、摸子泉、掬月泉等五泉,故兰州人俗称后五泉。宏济大师曾在后五泉灵岩寺住持修行传播佛道……
后五泉沟壑呈东西走向,长约300米,宽约50米。沟尽头便是穹隆形的夜雨岩,察其形貌,乃雨水冲涮后所造成的幽谷巨壑,岩凹陷悬空呈覆屋状,其地质结构称“五泉砾岩”,兰州人叫练子石。沟内树木茂密,岩下幽暗昏黑,宛如夜幕低垂、岩顶石隙中无数小泉眼渗落的水珠,昼夜淅沥如雨,《兰州府志》云:“夜深籁静,潺潺如雨声”。故明肃靖王朱真淤命名为“夜雨岩”,并赋诗吟咏:“淡淡笼轻霭,沉沉映落霞。雨余声愈急,风动滴还斜。秋树浮残叶,春山泛落花。翻疑最深处,犹似隐仙家”。
兰州名胜“后五泉”
后五泉的成因和前五泉相同,都是五泉砾岩中的裂隙水。岩水汇成一泓,顺刳大渡槽流淌出沟,附近村民用以灌溉农田菜圃。后五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故这里的果品蔬菜质地优良,口感甚佳,特别是冬果梨,软儿梨、萝卜、苴莲、芹菜等,质地细嫩,滋味鲜美,是兰州果蔬中的极品,本地人称其为沟水果子沟水菜,有别于黄河水浇灌的果蔬。
早年后五泉沟口西北有一座山门牌坊,上有“后五泉”三个苍劲浑厚的大字,系兰州近代名人榆威将军、书画家裴建准先生于民国37年(1948年)所书。过牌坊,又列一重门,上嵌一匾,书“水石人心”,系明天启五年乙丑科进士、兰州人杨泰升的墨迹。进入山门地势由宽变狭,步步走高。沟内有高大粗壮的银白杨、山杨、薄柳等乔木和灌木,蔚然成林,隐天蔽日。沟两侧依山建悬楼,有福泉寺、魁星阁、文昌宫、三清殿、灵岩寺等,并凿有黑虎洞等石龛。庙内墙上有绘工精妙的佛经故事的壁画。这些建筑奇巧玲珑,雕梁画栋、使楼、洞、寺庙浑然一体。沿沟北小路,可达夜雨岩,穹隆状的岩下有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塑像,兰州人称之谓“站佛爷”。这尊佛像是甘肃盐务署长安徽人蒯寿枢于民国5年(1916年)捐资塑造的,仪态庄重,与山水景观相互映辉,给后五泉增色不少。这些寺庙古建筑,在清乾隆及同治年间,屡遭兵燹,但后来均修复。文革期间又遭人祸浩劫,后五泉庙宇、殿阁荡然无存,难逃厄运的站佛被毁,寺僧被逐,树木多被砍伐。加之“深挖洞”导致泉水锐减,生态失衡,使这里一片残败,满目荒凉。
早年的后五泉谷幽林静、溪流潺潺,气候凉爽,酷暑季节,这里景色宜人,曾是人们避暑纳凉的胜地。阴历六月十九(今年7月30日)是浴佛节庙会,此时正值酷热天气,四方僧人香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焚香、瞻仰、礼佛,慕名探幽访胜,多于壁间题诗作记,极具情趣。清进士、兰山书院山长牛运震;临洮举人、兰山书院山长吴镇;兰州回族举人、五泉书院山长马世焘;清甲辰科临夏进士邓隆、兰州进士王火亘都曾有吟咏后五泉的诗作问世。傅作义、邓宝珊等人均有手迹于此。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五泉庙会停办。
现矗立在夜雨岩沟南台阶地上的灵岩寺大雄宝殿是1993年由佛门弟子捐资修建,内塑释迦牟尼巨像和各护法神像,金身鎏彩,栩栩如生。缅甸华侨居士兰州人傅凤英老太太捐赠的汉白玉佛也供奉在大殿内。文革中被群众巧妙保存下来由兰州道光进士曹炯题写的“法海蓬瀛”巨匾和书画家裴建准将军题写的“后五泉”牌匾现悬挂在大殿前檐下,为灵岩寺增色生辉。大雄殿西部的观音殿、山门及僧房等辅助设施系2004年竣工,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初具规模,庙会活动也已恢复。但其地其景及园林绿化还需增加投入,将这里辟为兰州的旅游景点,为市民及旅游者在炎夏提供一处休闲观光的避暑胜地,再现当年后五泉的繁华风采。
名寺出高僧 宏济大师
名寺出高僧。住持后五泉灵岩寺近50年的宏济(广参)大师便是一位德望众、禅净双修的兰州佛教界高增之一。
宏济大师(1906年—1984年),法号宏济,又号广参。俗姓潘,北京房山县潘各庄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初三诞生。大师一生命运多舛,幼年因家境贫寒,8岁出家为僧。在二十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曹锟主政时,曾被掳去当兵数年。后来修练苦行僧功,持斋戒荤,蔬食苦行,云游四处,寻访名师,学佛法达30年之久,故以“广参”为法号。大师多读印光法师《净土经》,参禅读经,苦心求法,深研佛理,堪称兰垣禅净双修、爱国、爱教的一位高僧。在后五泉居留近50年,圆寂前为后五泉灵岩寺住持僧。
民国23年(1934年),佛学造诣高深的湖北名僧“心道法师”来兰州宣传佛学。在兰多次讲授《金钢经》,听众云集。适逢大师亦云游到陇上,相见即拜心道法师为师学习“净土宗”,学成后被授于宏济法号。随后,大师数度同心道法师远赴青海、甘肃河西一带宣讲佛学。并协助心道法师在兰州公开创立“法幢宗”佛教派别,在省佛协会长邓隆和敦煌县吕钟等人襄赞下,在敦煌烽墙堡建立“法幢寺”。另外,宏济大师还在皋兰石洞寺弘扬佛法,听者甚众,并在该县泥湾创修法幢寺一处。后来该地佛教信徒多次到后五泉虔诚皈依拜佛。
宏济大师早期装束以行脚乞食的头陀为范,束友戴箍,发长及腿。随后剃度,清苦修行。日常生活衣食以饱暖为准,不苛求强取。大师声如童子,有识人学问,对生疏的人总说不识字,仪态如同欢喜佛,不论贫富,男女老幼他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深受大家的爱戴和崇敬。居士中一些有声望的人物也喜欢与大师交往。精研佛教理论。
宏济大师是民国26年(1937年)到后五泉灵岩寺住持修行传播佛道的。这里民风淳朴,谷幽林静,佛殿佛洞皆依山而就,高下参差。夜雨岩下,清流潺潺,山谷间云气滃罩。大师在后五泉潜心研究佛学并致力于“净土宗”,有时闭关阅经修行数月,道行益深。他的斋壁上有“岩山大师费闲歌”,又有墨拓的“文殊、普贤”石刻一付,足见他的修行程度非同一般。其间大师曾云游陇上各县,弘扬佛法,颇有名气。每年农历6月19日观音成道日,后五泉庙会盛况空前,游人如织。此日四方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钟罄相鸣,欢声笑语充塞一谷。官宦名流、文人骚客也前来探幽访胜,与大师研讨佛学奥旨。
宏济大师原住灵岩寺三教洞居室,衣食靠化缘布施或由俗家弟子和居士们供给,自炊自食。后五泉村的群众对这位远离故乡出家人的冷暖常挂在心上,即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不时予以帮助接济。大师在后五泉近半个世纪的生涯中,农禅并重,人缘甚好,和这里的群众关系一直融洽。时至今日,大家还念念不忘这位圆寂的长老,缅怀他大慈大悲的德行,每每提及,总以“老师傅”尊称。
宏济大师解放后的生活
兰州解放初期,宏济大师曾被有关部门隔离审查。在八里窑老残院里,近两年时间也没查出什么问题,便让回寺院了。从此大师就以一个劳动者的身份到农业社(后来成为公社、大队)参加劳动生产,做一些放水、管水、照看园子等力所能及的活。“文革”中被赶搬出寺庙后,先后住在秦家房头顶、马号、尚书地、徐家园子等处,其后生产队专为大师在园子里盖房三间,作为他居住、生活兼理佛事的地方。
在“文化大革命”浩劫中,大师受到冲击。先是佛学典籍、法器被砸抄一空;接着,夜雨岩下形态逼真、造型艺术水平极高的站佛等塑像及壁画被捣毁;继而夜雨岩被挤占。1972年“7·13”工程中,后五泉寺庙被拆毁殆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受到灭顶之灾。好在大师心胸宽广,只是淡然一笑了事。每日劳作之余临摹碑帖,练习书法,或跟社员议农事拉家常。
改革开放后,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佛事活动如烧香、诵经、拜佛、讲经、过佛教节日得以恢复。这时宏济大师年事已高,自己提出不再担任兰州市佛协职务。并谢绝了佛协各级组织的邀请,继续留在后五泉深研佛法、传播佛道。1984年农历9月22日,一代宗师宏济坐化圆寂,世寿78岁,僧腊70年。归葬一事,均由其徒弟及十方弟子操持办理。1987年农历8月16日肉身入塔,塔为五级六面,上嵌宏济大师瓷像,塔身题有“宏济大士广参灵骨塔”。塔西数米,由十方弟子所立“宏济佛法”石碑一通。正面题有大师诞辰、圆寂、肉身入塔的时间;碑背留存大师墨迹,落款为“纳僧”。
兰山雄峻,泉水晶莹,大师遗德,山高水长。(柏敬堂)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