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许多故事,师兄在了解佛教故事时需认真,这样才可知道其中的深意。所以师兄在了解六即佛的故事时,也可以多方面进行,同时师兄也也要对六即佛建立的故事有个认识,这样对六即佛的认识会更深。那接下来看看六即佛建立的故事吧!
“六即佛”是天台智者(智顗 )大师(538-597)所创立。智者大师立此六即佛义。是根据包含在佛经里面的义理,加以提炼衍绎轨范而成。如《天台四教仪集注》说:“六即位者,义蕴佛经,名出智者。如贫女宝藏、力士额珠等,在诸文所明;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观位次。”这里所说的“贫女宝藏”和“力士额珠”,是《大般涅盘经》卷七《如来性品》中所说的两个譬喻故事。经文云:
如贫女人,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时有异人,善知方便,语贫女人:“我今雇汝,汝可为我耘除草秽。”女人答言:“我不能也。汝若能示我子金藏,然后乃当速为汝作。”是人复言:“我知方便,能示汝子。”女人答言:“我家大小,尚自不知,况汝能知?!”是人复言:“我今审能。”(审:确实、真正——印注)女人答言:“我亦欲见,并可示我。”是人即于其家掘出金藏。女人见已,心生欢喜,起奇特想,宗仰是人。
善男子!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一切众生不能得见,如彼宝藏,贫人不知。善男子!我今普示一切众生所有佛性,为诸烦恼之所覆蔽,如彼贫人有真金藏,不能得见。如来今日普示众生诸觉宝藏,所谓佛性。而诸众生见是事已,心生欢喜,归仰如来。
善方便者,即是如来。贫女人者,即是一切无量众生。真金藏者,即佛性也。
这个譬喻叙述了贫女人由不知至知乃至获得宝藏的过程。用这个过程来譬喻由凡夫不明本具佛性到明白佛性乃至成佛这一过程,我佛善巧说法,故事情节,既生动逼真,又使人易于明了。智者大师正是由此获得启示,根据这个譬喻,把从凡夫到成佛的过程,进行总结规范成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六个阶段,谓之六即佛。
“力士额珠”喻,也出自本经本品。大意谓:王家有大力士,眉间有金刚珠,他与另一力士角力相扑,以头触之,额珠没于肤中。自己也不知道珠子哪里去了,额上创处有疮,有一良医为之医治。医言珠在肤内,力士不信,医取镜照之,明了显现(由此可知,如同现在的X光,古已有之),力士见已,心怀惊怪,生奇特想。这同前一譬喻相类:力士喻众生,良医喻佛,珠喻佛性。如经文云:
善男子!如来如是说诸众生皆有佛性,喻如良医示彼力士金刚宝珠。是诸众生为诸无量亿烦恼等之所覆蔽,不识佛性。若尽烦恼,尔时乃得证知了了,如彼力士于明镜中见其宝珠。
善男子!如来秘藏如是不可思议。
智者大师正是根据这样的譬喻以及余经所蕴义理,建立“六即佛”义:
一、有藏(亡珠)——理即佛
二、人指(示珠)——名字即佛
三、耘掘(镜显)——观行即佛
四、得近(见知)——相似即佛
五、藏开(证知)——分证(真)即佛
六、取用(了了)——究竟即佛
如是六即佛义,乃是由凡夫成就佛道的普遍性的轨道。
以上就是六即佛建立的故事,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六即佛时可以多去看看关于它的内容,这样对六即佛会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