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冯其庸:书画俱佳的红学研究专家

发布时间:2022-10-28 09:07:29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冯其庸:书画俱佳的红学研究专家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24年2月3日出生。家贫困,幼年失学,在家种地,小学未能毕业,1943年毕业于私立无锡前洲青城中学。1943年下半年,冯其庸考上了省立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期间曾得无锡著名画家诸健秋赏识。1944年7月因贫失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失学。

冯其庸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

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社会职务:

1950年至无锡市第一女中任教。1954年至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1981-1982年赴美国讲学。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2008年1月任名誉院长。2009年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先后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

人物观点:

冯其庸认为:生活就是读书。冯其庸出身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儿时因抗战之乱失学,于放羊种地之余不忘读书,“书读得很杂但却读了不少”,一部《三国演义》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后无处可还,就成了他反反复复读的一本书。后来由中学教师奉调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也得益于喜欢读书的习惯,以及在无锡国专时期听了当代许多著名学者讲课。

后来,冯其庸又找到了《水浒传》,读到有的地方都能背得出来了。也正是《三国》、《水浒》这两本名著引起了冯其庸读书的兴趣,觉得越读越有滋味。冯其庸说:“后来又读《西厢记》,因为词句漂亮,虽然是很深的文言,但是也喜欢读,几乎读得一部《西厢记》基本上能背”,“读书能使人聪明,启人智慧,读书是自我造就自我成才的唯一道路,所以青年人应该勤奋读书”。冯先生将自己的家取名为“瓜饭楼”,也是为了记住曾经以瓜代饭的苦难岁月。

冯其庸表示:“这一辈子读书还有个特点,就是白天都没机会读书。”解放初,因为需要参加的会议特别多,几乎所有白天的时间都在开会,只有到了晚上关起门来,自己拼命地补课,总是要读到两三点,才睡觉。后来调到艺术研究院,负责行政工作,不能不上班,天天一早就去上班,晚上到家了才开始读书。

冯其庸的生活就是被一本本书摞起来的,冯其庸的人生就是一个书架,读过的书中有着他的记忆。

专著:

《春草集》(戏曲研究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0月)

《逝川集》(文学史研究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6月)

《梦边集》(红楼梦研究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秋风集》(散文序跋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3月)

《落叶集》(学术随笔,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

《曹学叙论》(曹学研究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

《漱石集》(红楼梦研究论文二集,湖南岳麓书社,1992年)

《论庚辰本》(红学版本研究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8年4月)

《〈石头记〉脂本研究》(红楼梦版本研究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

《八家评批红楼梦》(红楼梦评点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9月)

《增订本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7月)

《曹雪芹家世·红楼梦文物图录》(红学研究专著,图版732幅,考证文字五万字,香港三联书店,1983年12月)

《夜雨集》(学术散文随笔,北京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2月)

《瀚海劫尘》(中国大西部摄影集,共图229幅,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1月)

《蒋鹿谭年谱·水云楼诗词辑校》(词学专著,齐鲁书社,1986年9月)

《评批〈书剑恩仇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1月)

《评批〈笑傲江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1月)

《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

人物大事记:

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

1924年2月生。家贫困,幼年失学,在家种地,小学、中学均未能毕业。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失学。

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受书法于王蘧常,后又与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唐云、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周怀民、许麟庐诸先生游,于书画潜心学习。

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

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

1954年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

1975年国务院文化组成立红楼梦校订组,任副组长,主管校注业务,前后七年,1982年出书。

1980年、1981-1982年,两度赴美在史坦福、哈佛、耶鲁、柏克莱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

1984年12月由国务院、外交部、文化部派往前苏联鉴定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达成两国联合出书协议。后又历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作学术讲演,均获高度评价。

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1996年应邀访问德国、法国,并在柏林和巴黎考察两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

1996年11月离休。

1998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冯其庸书画展”。

1998年8月,冯其庸以76岁的高龄,第二次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冯其庸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1998年10月4日至酒泉金塔县访汉代雄关肩水金关、地湾城。10月5日(旧历中秋节)至内蒙额济纳旗访古居延海、西夏黑水城、汉甲渠候官遗址,对以上各处都作了详细的调查。

2011年12月,冯其庸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2012年10月,冯其庸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

相关评价:

冯其庸为人宽厚,但爱憎分明,富有兴情。他以“宽堂”为号可能也就是表达这种人格上的追求。而这种人格力量反映到他的画上,其宽厚的气局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格精神。他的画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寥寥数笔而能全其气韵神采,一切无不透露学养功底。

冯其庸的画远追青藤、白阳,近受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的影响,但是蒙养不同,生活相殊,他的画表现出与前辈们不尽相同的艺术方式。在各种艺术方式之间,他更重“聊写胸中逸气”,表现出与同乡倪迂之间的暗合。

他的画还有“写”的特色,反映了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早年临写各家各派,但最喜欢的是行书,尤其钟情于王羲之的《圣教序》。它不仅收集了《圣教序》的各种佳拓的影印本和明拓残本,而且反复临写右军存世的各种书札,以右军书法建构了自己的书法基础。他的书法神清气朗,意远韵长;文气勃发,雅致四溢。他的书法风格,潇洒而不失法度,清秀而远离流俗,规矩而没有造作。这些书法品格都奠立了他的绘画基础。但是,在他的书法中有时又反映出画的谋篇布局和笔墨韵致,表现出中国书画在两种艺术形式创作中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也论证了书画同源的道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地藏经全文

  • 地藏经注音

  • 地藏经讲解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