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5)

发布时间:2024-03-12 09:41:57作者:地藏网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丑二劝详择降伏合知解喻分二。寅初劝简略明

生死是果,属苦谛;欲流是因,属集谛。一切众生,顺乎生死欲流,根随尘转,而起贪嗔痴,作杀盗淫,故流转生死。今既欲脱离生死,自当逆流。然欲逆生死流,必须穷究生死欲流之根源;旋根脱尘,根不缘尘,乃至究竟,至不生灭。如观音菩萨,修耳门圆通,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次深入,解六结,破五阴,直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谓之返穷流根,至不生灭。此是佛按阿难之请意。

当验此等以下,是劝简择。根以领受尘境,而发见闻觉知为功用,故名六受用根。此六受用根中,鼻舌身三,以合中知,眼耳及意,为离中知;合知难修,离知易入;而离知三根中,意根深隐难测,眼耳显浅易入;而眼耳二根中,又以耳根为圆通,眼根不圆满。据此,佛已密示耳根,为圆通本根,但不明言,意欲令阿难自验自悟,故劝其当验明此六根中,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以求离知显浅以及圆通之根,作为须修之依据。彼指六根之性,亦即识精圆明,无始以来,由于妄心妄境,互相交织而起妄识,因识分别,作业流转,故曰彼无始织妄业流。佛意是:若能于此六受用根中,选择一圆通根而修,自可逆彼无始织妄业流,以其得依循圆通本根修,与不依圆通根修,其功力日劫相倍,故非选择圆通本根不可。

佛于前科,既已指出虚妄结处在根,继而又告阿难,六根功德优劣,故曰: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前文云:‘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但因众生在迷,为境所限,故有优劣。其功德数量,如前所说,随汝阿难,详细选择,于六根中,何根最圆,可作修证之依据,为初学之入门者,然后我再为汝发明,增上进修之方法,令汝速得成就佛果菩提。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文中十八界,兼摄七大,六尘摄前五大,六根摄见大,六识摄识大。十方如来,是统论十方各类之机,十方如来因地发心,得圆自在慧,故于十八界,七大,二十五门,门门皆可入道,并无优劣,无须拣择。但汝等根性下劣,未能于诸法中,得圆融无碍之自在慧,故我为汝等,宣扬六根之功德数量,优劣如前,令汝等得以选择一圆通根,然后依之一门深入。若能入一无妄,则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即可解六结,到达一真无妄之地。所谓:‘一根收摄,诸根皆歇。’故曰: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寅二因疑广示分二。卯初述疑

阿难问意有二:一是不知何为逆流,二是未明何以一门深入,六根一时清净。众生顺流,向外攀缘,根随尘转,故成业流。今欲了生死,成佛道,当然要逆流而上,收摄六根,外离尘境,内观根性。此即前文:‘见见之时。’亦如下文:‘脱黏内伏。’‘旋闻与声脱。’‘旋汝倒闻机,返闻闻自性。’等,皆是逆流。又六根用虽相背,但性中相知;故但依一门深入,从浅至深,乃至究竟相应,自令六根,一时清净。阿难一向多闻,此理岂有不知,但为法会初心,故有此问。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

卯二广示分二。己初就法研破

\

须陀洹:译云预流,亦名入流,即预入圣人之流。已断三界见惑,见真谛理,是小乘见道位。第六意识,从此对境不再落分别。金刚经云:‘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根中积生无始虚习,指第七识。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阿难仅证初果,仍须天上人间,七返受生,方断欲界九品思惑。二果圣人已断欲界六品思惑,但仍须天上人间,一返受生,故二果斯那含,译一往来。三果阿那含,断尽欲界九品思惑,无因不感果,不再来欲界受生,故译为不来。唯寄居四禅天之五不还天进修,断尽上八地七十二品思惑,便证阿罗汉果。今佛责阿难,虽证初果,断见惑,然又未知,九品思惑,要因修断。何况,是反显之词,此与我执俱生之九品思惑,尚且不知,何况与法执俱生之生住异灭,四相无明。起信论谓三细中之无明业相为生相无明,见分相分,及六粗中之智相,相续相,是住相无明;执取相,计名字相,为异相无明;起业相,为灭相无明。分齐即四相分际齐限;头数,约细推之,四相中各有四相,头绪纷烦,数量无尽。此境已非二乘所能知之。佛责阿难闻而不修,故断惑甚浅,但断分别我执,俱生我执,及俱生法执,犹尚未知,何况伏断。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六根性中相知,不能说六;用中相背,不能说一,执一执六,皆属凡情。今阿难问,云何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正是凡情未泯,故佛令其审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若言六根为一,则其用应相通,何以而今,眼不能闻,耳不能见,头既不能履,足又不能言。六根彼此不能互用,当知六根非一。若然执此六根,决定是六,如我如来,今于首楞严法会中,与汝阿难,宣扬微妙法门时,汝阿难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答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又何关汝身口之事?云何而今,汝口来问义,身起钦承;可知六根互通无碍,不能说六根决定是六。由于用中相背,故非一,性中相知,故非六,计一计六,俱属妄执。是故汝阿难应知,若谓六根非一,而毕竟是六,则应用不相随;何以今日耳闻法,口问义,身钦承?若谓六根非是六,而毕竟是一,则其用应相通,何以汝耳不能见,目不能闻,所以终不应言,汝之六根,元本是一,抑或元本是六。

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此佛重为当机,显示六根,非一非六,而所以成一成六之由。由于众生,自无始时来,迷真起妄,依惑造业,颠倒行事,沦替生死,故于圆满湛然,元无一六性中,而有一六义生。若能返妄归真,说一说六,俱属多余。汝阿难今已证初果,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六根脱尘,而得人空,虽然六销,但法执犹存,未能亡一。

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

已二借喻显理

初四句喻从一成六,下二句喻除六说一。虚空喻湛圆妙觉明心,群器喻六根之相,异空如六根见闻觉知等性。虚空本无相,不可说同说异,因参合群器之中,由群器之形相各异,长短方圆等不同,空亦随器而成方空圆空等异名。喻湛圆妙觉明性,因六根异相之分隔,而为视为听,为觉为察等名差别。此是说明六根,因迷真起妄而有。即经中所云:‘于一精明,分成六和合。’除器观空,喻六销,说空为一,喻犹未亡一。安器除器,与空无关;器自更改,空元不动。云何可说,彼太虚空,因汝安器,而成同与不同。由此可知,见空有同异,已属妄见,何况更为虚空,安立是一非一等名,岂非妄上加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