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38:念佛的心要据有关资料介绍,念佛大至有三种类型:一是持名念佛,即口念弥陀名号。二是观想念佛,此又有二种:观想佛的塑画像,名观像念,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及功德(包括四十八个大...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台湾居士佛教的展望

  一、 佛经中的在家佛教徒地位论  据佛教史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后,最先接受佛陀的教导,而成道证果并皈依佛陀的是两位商人,然后佛陀才到鹿野苑去度化五比丘,成...
台湾居士佛教的展望

惟贤长老的世纪人生随想 僧品

惟贤长老的世纪人生随想 僧品高韬垂范千秋金易明  他的身躯显然是那样的柔弱,但他的意志却格外的坚毅;  他的生平已然是如此的坎坷,但他的心态又特别的淡泊。  老人家在历经近...
惟贤长老的世纪人生随想 僧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一一二八、本经叙说佛告波斯匿王,布施予远离五支,成就五支,建立福田之沙门、婆罗门,将可得到大福利、大果报。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不要让仇恨蒙蔽双眼

不要让仇恨蒙蔽双眼四为嗔之结,火烧功德林。  功德非有为,源自清净心。  在繁忙的都市里,你常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每个人都非常忙碌,非常急躁,一点小小的摩擦,就能引爆一座嗔...
不要让仇恨蒙蔽双眼

真心息妄法

真心息妄法元知纳禅师有真心息妄法十门,兹再伸其义:  第一门觉察。此功夫最为紧要,由未悟以至彻悟,由初地以至十地,无一事无一时不要凛觉。不但才起一念要觉察,即日常应付人...
真心息妄法

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业果法则”,业果是通三世的,将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一句俗语叫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但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有一种悲观的意味,似乎佛...
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在中土的流

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在中土的流传于凌波  一九九九年十月,弘一大师纪念学会主讲  “第三届弘一大师德学论文发表会”论文  一、 净土思想的源流与发展  净土,指的是清...
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在中土的流

《弟子规》里面有糟粕吗?

  “晨则省,昏则定”,俗话讲“晨昏定省”,早上起来的时候问候一下,晚上回来的时候跟父母报告一下今天过得怎么样,都很好,让他也放心,所以处处让父母放心。...
《弟子规》里面有糟粕吗?

我每次来看老和尚就情不自禁地

无明是什么意思?“不如是知真法一故”。不真实的知道真正的法就是一,所以起心动念了。这一起心动念后边就哗啦哗啦三细相、六粗相就全出来了,境界相也有了,分别、执着就全...
我每次来看老和尚就情不自禁地
  • 首页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尾页
  • 共 324 页
  •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