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当代居士学佛之特点及其趋势-以湖南为例

发布时间:2023-09-08 10:22:29作者:地藏网

  当代居士学佛之特点及其趋势-以湖南为例

  ※ 作者: 徐孙铭-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

  湖南佛教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光辉的一页。肇始于西晋泰始四年(268)法崇法师在长沙岳麓山建寺的湖南佛教,至今已1130多年。湖南居士学佛,从唐代的庞蕴、柳宗元、裴休、李翱、李行婆,宋代的周敦颐、张浚,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清代、近代的魏源、谭嗣同、张化声、聂云台、喻谦、杨度、顾净缘、陈健民等,在历史上和海内外都颇有影响。

  20世纪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封建官僚劣绅的蚕食及战乱频仍等原因,湖南佛教经历了“振兴─凋零─重兴”的曲折历程。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政府有关宗教自由政策逐步落实,许多寺院陆续重建、开放,佛教呈现一派兴旺景象。全省现有僧人3100多人,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寺院6座,省属重点寺院20多座,各地有庵堂810处,还有一所两年制的湖南省佛学院,办有佛教刊物《正法眼》。居士学佛人数比八十年代前有所增加,参加者来自城乡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尤以中老年妇女居多,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也有一定的数量。居士有自己的组织,如湖南佛教居士学修委员会(设麓山寺,成立于1995年)、长沙市佛教协会的居士念佛堂(设开福寺西首,成立于1998年)。还有以学者和部分居士为主体,以研究佛教文化为主旨的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会(设长沙花鼓戏剧院内,成立于1994年),其成员约400多人,主要在长沙,其他地市也有。该会不定期出版了《湖湘佛文化论丛》,已出三期。他们不是居士组织,但有部分居士参加,比较多的是退休干部、职工。

  湖南佛教居士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以注重修行、弘法利生,重视临终关怀的中老年妇女为基本队伍:

  居士学佛者必须到寺院拜德高望重的僧尼为师,赐给法号,受三皈五戒,由省居士学修委员会发给归依证,参加寺院组织的念佛、听法师开示、普佛及赠经书、放生、赈灾助学、助念往生、放焰囗等活动。省居士学修委员会请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讲《四十二章经》等;长沙市佛教协会念佛堂由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博明法师讲《大乘起信论》。他们重视念佛,参加法会、做法事,如法如律,注重自己的修行。

  二、以弘扬佛教文化,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升道德文化素质为根本的精神追求:

  湖南佛教居士学修委员会重点护持麓山寺道场,不仅积极参加一般的佛事活动,而且怀着很高的热情投入佛学研究、佛教文化活动中去。1996年11月12~15日,湖南省佛教协会、南岳佛教协会与省佛教文化研究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联合,在长沙举办“湖南石头希迁与曹洞禅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15省市的62名法师、专家学者与会,提交了36篇学术论文。28位学者登台宣讲论文。省居士学修委员会积极参与此会,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会务工作,居士杨溟谐在会上宣读论文。会后以圣辉法师为名誉主编,出版了《石头希迁与曹洞禅》的学术论文集。这次学术会弘扬了石头希迁“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的回互圆融精神,从禅宗史上南北、顿渐之争,以及对宗门与教下、念佛与修禅进行整合、协调的史实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深深的忧患意识,致力于提高佛教的文化品位和信众的素质,受到教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好评。省佛教文化研究会先后请大德法师进行“佛学讲座”,如佛教八宗圆融讲座及《药师经》、《地藏经》、《楞严经》、《心经》讲座等。省佛教文化研究会会员曾琦云自筹经费建立“微妙音信箱”电脑网站,宣传佛教文化,还标点、白话翻译了《安士全书》等出版结缘。 由于佛教文化品位的提高,80年代以来部分青年陆续出家,加入“僧宝”队伍。有的离退休干部也参加佛教文化活动,进行佛学研究。九十年代以来,湖南省学者和居士已出版的着作有:《无我与涅槃─佛家伦理道德精粹》、《世纪佛缘》、《禅宗宗派源流》、《中国禅宗思想史》、《禅之艺术》、《禅门悟道公案选析》、《石头希迁及曹洞禅》、《希迁与曹洞禅述评》、《洪州禅述评》、《般舟三昧经释译》、《药师经法研究》、《法门寺地宫唐密曼陀罗研究》、《佛教与宋明理学》、《船山佛道思想研究》、《目莲戏与佛教》等;正在撰写的佛学着作有《湖南佛教史》、《佛教心理学》、《常德佛缘》、《柳宗元与佛教》等。省佛教文化研究会于1998年5月在永州市举办“湖南省首届佛教文化书画艺术展”,并精选了一百多幅作品,出版了《佳作荟萃》。该会会员中,有不少居士极积参加赈灾助学活动。1998年至1999年仅向省建筑技工学校两位孤儿学生就捐助了两千多元人民币。

  三、以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法门,当机地进行学修活动:

  八十年代以来,湖南居士学佛主要选择净土法门,也有一部分居士参禅、修密。净土法门难信易入,但持一句佛号,念念相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适应一般人的根机,故十分盛行。参禅则易信难入,而且真正达到很高禅悟境界的良师难求,所以修禅的居士不多;修禅者也有出了偏差的。至于密宗,有少数藏地修密的僧人和修东密的居士来湘弘法,也有一些居士到青海、西藏、四川、湖北、上海修密,但弘传不广。陈健民居士在湘也有弟子,但其法门似乎不大适应大陆内地的生活方式;陈健民的着作除《佛教禅定论》外,流传不甚广。

  总起来说,以中老年妇女为基本队伍,以提高道德文化素质、重视临终关怀和终极解脱为根本追求,选择适应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法门进行学修,是湖南佛教居士学佛的主要特点。事实上,大陆其他各省也概莫能外。

  今后,随着政府有关方针政策的不断落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以及遇到的问题增多(如就业、升迁、婚变、股市压力、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人们对身体和心理健康、提升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对注重精神解脱和提高道德文化素质的佛教也寄予更多的希望,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佛教不仅不会消亡,而且会有适度的发展(在政策、法律允许,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限度内),佛教居士也会有所增加。佛教将更贴近民众生活,适应现代人的根基和生活方式。这应当说是一个大的趋势。今后,湖南佛教居士学佛要更好好地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第一、正确贯彻方针、政策,积极引导:

  要依据有关政策法规,注意保护和尊重信仰佛教者的自由,包括居士林、居士学修委员会、念佛堂等的恢复、建立、健全工作,对于公园、旅游部门修建的不属于佛教界管理、以招揽游客为目的“寺院”,应做好改建等工作,有条件由佛教界(包括居士禅净组织)管理的,应予以登记,充分利用,准予开放。居士创办的刊物、图书馆、网络佛教文化等,也应当有适度的发展,以满足居士学佛的需要。

  第二、针对不同根机的人,努力提高修学的不同层次:

  学佛以超越自我、提升精神、利他济世为根本。为此,对不同根机的人,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一般信众,虔诚念佛,遵纪守法,奉行五戒、十善,自利利他,为维护社会安定、祥和、世界和平而努力,也就不错了;提高一步,有学有修,为弘扬佛学、佛教文化作贡献,这是对有比较高文化知识素养的居士的要求;再进一步,学修达到直认真心,顿悟本来面目,超越自我,提升精神,自度度他,为弘法利生作出大的贡献,这是对大德居士的要求。简言之,由学法者,到佛学研究者,再到大德,是一个逐步递进、回心向善、日趋圆满的人生的过程。对于居士学佛,应作如是观。当然,正如一位老法师所说,居士的根本职责是护持佛教。白衣上座,是末法的特征。所以,如何处理居士弘法与僧宝住持佛法的关系,应当十分慎重。这在20世纪30-40年代曾经有过教训,应当注意吸取。

  第三,警惕邪门歪道,打击邪教:

  拙着《世纪佛缘》1998年11月出版时,曾列有一章“警惕邪魔外道”指名批判李洪志和“*轮功”,还和“*轮功”的个别信徒有一场小小的“交锋”。后来出书时,由于政府当时还没有公开点名批判,所以曾有所修改,仍然不指名地对“*轮功”及其策划者进行批判,并特别加了一段如何从中引出教训的内容。本来佛教界对“*轮功”的邪教活动早就有所察觉,并且开展批判了。这决不是小题大做,而是非常必要。在湖南,不仅有“*轮功”邪教的非法活动,而且有另一个邪教组织“主神教”的活动,主要在农村,已被取缔。最近,衡山一带农村,又发现利用什“神打”的巫术迷信活动害人致死的案件。看来,不仅湖南,而且也不仅是中国,还有日本、美国、西欧,邪教都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害问题,而且巫术等封建迷信也会残渣泛起、死灰复燃,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和思考。从佛教理论上说,末法时代,出现种种邪魔外道,是必然现像,并不奇怪。从世间法说,正确的东西必然与错误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互斗争、较量而发展。要使合法的、世界性宗教健康发展(包括居士佛教),必须了解它的对立面,深入研究它,识别它,才能战而胜之。这个斗争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将长期进行下去,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湖南古属荆楚。汉王逸《楚辞章句》曰:“楚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鬼神。”鬼神、巫术迷信十分盛行,有长期的历史,对居士学佛也很有影响。最近一些地方巫术迷信的残渣泛起,说明划清宗教与迷信、邪教的界限,努力引导佛教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抵制种种迷信巫术、打击邪教,净化人心,是何等重要。

  当前的问题是:引导居士学佛的善知识不多;正信的佛教文化知识普及、提高的任务甚巨,有相当一部分居士对正信与迷信分不清;活动场所也有待规范化、现代化;形式还比较单调,诸如禅修夏令营、传灯法会、短期出家体验之类活动,在内地开展不多,今后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互相借镜的地方会更多。网络弘法是有发展前途的可行途径,短期内不易大量推广,也许一二十年后会有大的改观。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