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佛在何处

发布时间:2023-11-03 09:20:24作者:地藏网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别号懒安,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幼年入道,顿拂尘蒙。元和十二年(817)于建州浦城县凤栖寺受具足戒。后受业于黄檗山(今福建福清县境内),学习律乘。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深感所学于自己的真实受用不大,尝自念言:“我虽勤苦,而未闻玄极之理。”于是振锡孤游。在前往洪州的路上,大安禅师碰到一位老父点化他说:“师往南昌,当有所得。”

  于是,大安禅师便径自来到洪州百丈山,参礼百丈怀海禅师。

  初礼百丈禅师,大安禅师便问:“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

  百丈禅师道:“大似骑牛觅牛。”

  大安禅师又问:“识得后如何?”

  百丈禅师道:“如人骑牛至家。”

  大安禅师进一步问:“未审始终如何保任?”

  百丈禅师道:“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

  大安禅师由此领悟佛旨,安心住山,再不向外驰求了。

  后秉百丈禅师之命,前往大沩山辅助同参师兄灵祐禅师,创居沩山,充当典座。在大沩住山期间,大安禅师躬耕助道,克尽职守,为众所敬。后归福州怡山,广化闽中。

  关于他的禅法,我们可以看看他的上堂法语及接人公案:

\

  1.上堂:“汝诸人总来就安(大安禅师自指),求觅甚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担佛傍家走,如渴鹿趁阳焰相似,何时得相应去!汝欲作佛,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净众生之心,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汝诸人各自有无价之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采一切善恶音响。如是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甚么物任持,便得如是?且无丝发可见,岂不见志公和尚云:‘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珍重!”

  这则法语非常有名,经常被人引用。其要点不外是:是性本具,求佛当观自心;观心当如牧牛,数数调伏,离二边见;自性就在日用处,不即六根,亦不离六根,不可于六根外更觅自性。这些见地是非常到位的。若能依此用功,必定省力,亦必定很快得受用。怎奈人们信不及!

  2.僧问:“一切施为是法身用,如何是法身?”师(长庆大安)曰:“一切施为是法身用。”曰:“离却五蕴,如何是本来身?”师曰:“地水火风,受想行识。”曰:“这个是五蕴。”师曰:“这个异五蕴。”

  日用施为是法身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不可于用之外更觅其体。四大五蕴与法身的关系亦复如是:即五蕴离五蕴,不一亦不异。对于这一点,一般学人往往信不及,把它们打成两截,更于五蕴和日用之外寻找自性。这样用功,纵经尘劫,无有了期。

  3.问:“此阴已谢、彼阴未生时如何?”师曰:“此阴未谢,那个是大德?”曰:“不会。”师曰:“若会此阴,便明彼阴。”

  初入禅门的人往往幻想在此阴已谢、彼阴未生所谓的“空档”处体悟自性。似则似矣,是则不是。须知此阴已谢时,本来面目亦不失,亦在放光动地。何必妄想把它们打成两截,徒自疲劳呢?古人讲“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正是用功的奥妙。

  下面,我们再看两则:

  4.僧问:“佛在何处?”师曰:“不离心。”又问:“双峰上人,有何所得?”师曰:“法无所得。设有所得,得本无得。”

  5.问:“黄巢军来,和尚向甚么处回避?”师曰:“五蕴山中。”曰:“忽被他捉著时如何?”师曰:“恼乱将军。”

  这两则公案的落脚处,与上面所举,基本上是一样的,值得我们好好玩味,千万不可把它当作知识来会。

  大安禅师入寂于唐中和三年(883),塔于愣伽山,谥圆智禅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