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佛教中的缘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21 13:18:35作者:地藏网

很多修行佛法的人都是知道外道、声闻、缘觉、菩萨道的,但是也有些人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想要知道外道、声闻、缘觉、菩萨道之间的差别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外道、声闻、缘觉、菩萨道的差别

所谓“道”有外道和内明之分。外道是向真如佛性以外去追求,名为外道。

第一种外道是人间道。譬如各种追求色、声、香、味、触的法,或世间的艺术。茶有茶道,剑有剑道,书法有书道,各种不同的琳琅满目的道,非常多,这也是道。做学问的诸子百家等也是道。有人专门研读诗词,有人钻研古文,各不相同。有人专门研究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那也都属于人间的道。还有中国儒家所谓格物致知,修齐治平这些儒学也是人间的道。

第二种外道是宗教之道。譬如各种鬼神祭祀之法,如何求神问卜,道家的炼丹练气,羽化飞升之法。又譬如世间各种宗教里面,有的修不死神仙之法也是外道。有人专门行善,求生天堂之天道,这也称为外道。有人专门做神学研究,或佛教中专门做佛学研究而不实践,这也是人间的属于宗教的道,因为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

有人虽然信佛学佛,每天三炷香点燃举起,就想求佛菩萨给他什么?虽然名为佛子,其实是外道。有的人参禅打坐目的是求神通,神通是心外之法,是妄心妄识里面的法,不离五尘境,是求三界之中的有,是心外求法,也是外道。

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是心内求法叫做内明。这里讲三乘内明的不同,即声闻道、缘觉道、还有菩萨道。

第一种内明是声闻道。所谓声闻道是依照四圣谛的知见,借着八正道的方法,以四念处为指导,用七觉支的技术、方法下手来修行而得到慧解脱,能证涅槃,称为声闻道。

有一种声闻道称为俱解脱,除了前面慧解脱所讲的知见、方法之外,兼修九次第定而证得灭受想定,这样就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不必待缘生死,可以自由选择入涅槃的时间。这是已经确实明白无我,已经亲证五蕴空的道理,所以也属于内明。

第二种是缘觉道。就是修辟支佛的方法,从因缘无常的观行来修、从十二因缘观来修,又称为独觉。在无佛住世的时候,世间就会有缘觉。十二因缘观有五种观法,十种不同的十二因缘,所以缘觉的证悟也有十种的不同。缘觉已经破除了世间执着的无明,所以也称为内明,不向外去寻求,而向内心之中来探究,所以也是内明。

第三种内明是菩萨道。菩萨道是求明心见性,从念佛三昧入手或从禅法入手。菩萨修行的通途是先求明心见性,然后才正式进入修行的过程。因为还没悟之前所修所学大部分是属于资粮位,在修集资粮。一般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敢求明心见性。也因为受到误导,认为末法时代不可能明白真如,不可能眼见佛性。既然不可能,那就退而求其次,乃至其三—持名念佛、念咒、数息、观心,伏烦恼,修福,多是这样的修行。但是菩萨之所以称为菩萨,是因为自己已经觉悟,再来度人才叫做菩萨。

外道、声闻、缘觉、菩萨道的差别

既然要修菩萨行,就应该先求明心见性,要明心见性就要从禅法入手。如果只是一味讲放下,而修无念的法,修一念不生的法,这是以定为禅,是声闻法入道初门。虽然不能说它不是菩萨道的一种,但原则上是声闻道的入道初门。如果修扫除妄想的离念、无念法,那是扫除烦恼的声闻法。如果拜佛时观身之动作或身、心的觉受,这些也是声闻法的入道初门,不离四念处观,不是菩萨道的方法。

如果从因缘观来审查身心的无常、世界的无常,或从十二因缘来审查三世身心的无常入手,这是缘觉入道初门,不是菩萨法。以声闻法与缘觉法来修的话,会成菩萨声闻或菩萨缘觉。以声闻法或缘觉法作为禅法的话,劫尽亦不能见性,因为这不是菩萨道入道初门的通途和常道,所以《大般涅槃经》说有菩萨修到九地还不见性,就是这个道理。

大乘菩萨的入道初门是以明心见性为常道,以修订、修观为辅助。到了明心见性之后再来修各种的止观禅定三昧,所以菩萨的入道初门应该修学禅法求明心见性。这样就应该究明禅法与声闻法及缘觉法之差别。如果不能够辨别三者的差别,将会被某些名师所误导,而以修福、修定、伏烦恼、无常观、四念处观、十二因缘的观法作为禅法,想求圆觉就了不可得。

虽这么说,但菩萨也不可离开声闻的法,也不能离开缘觉的法。因为菩萨如果没有修过声闻、缘觉的法,无法修到等觉、妙觉,想要成佛的时候,还是不能成佛。如果菩萨无须修声闻法、缘觉法就能成佛的话,将来所成的佛就不是一切智者,他就不能讲声闻法、缘觉法。所以菩萨也必须学声闻法与缘觉法,以声闻法与缘觉法作为菩萨修学佛法的基础。因此《维摩诘经》说:“亦不可与声闻、缘觉而相违背。”因为声闻、缘觉是菩萨法的基础。

但是声闻、缘觉不明真如佛性,必须再修明心见性的法,应当明白什么是真如,应当求眼见佛性分明。我们学禅的人应当明白声闻禅和祖师禅的分际。祖师禅(禅宗的禅)才是菩萨入道正途,声闻禅是声闻人入道正途。所谓声闻禅是以四念处观为入手法门而断三缚结,称为见道。入手方法即是所谓的“动中禅”,从身念处观入手。譬如在生活中的每一刹那的动作都细心观照,熟练之后再转到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若是静中打坐,不做思维静虑而做一念不生、无念的功夫,便会走向四禅八定的修法,不是声闻禅。

声闻禅是在动中作思维静虑的慧解脱法门。此种动中禅若在生活中做思维静虑的功夫,则不易断结,因为太粗糙的缘故。此动中禅应如是修:在静坐中预先施设双手上举和翻掌以及放下翻掌回到原位的循环反复动作,必须心无杂念,专注于动作。此循环动作须专注,一日比一日缓慢,每日至少两小时不受打扰地专注练习,平时须努力降伏烦恼。

当我们能降伏粗烦恼及部分微细烦恼而妄念不起时,若在静坐中修此动中已经自然地(非故意压抑)使举手放手之循环动作慢到二十分钟才循环一次时,就会亲证色身之机械性及虚幻性,便可断除身见;次须转入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观行,方能断除我见——不以受想行识之灵知心为我;因我见而生之疑见及禁取见亦会随之断除,便可证得声闻初果,是慧解脱。此种动中禅已很细腻,虽能断身见(以色身为我之邪见),仍不能断我见,遑论日常生活中注意动作心念者之粗糙功夫?

祖师禅之开悟明心亲证者(意识思维及所悟不真者除外)不但断身见,同时也断我见。声闻禅利用动中禅(身念处观)的修法断身见后,尚需转入受念处观、心念处观、法念处观继续修行,才能断我见,与祖师禅明心时之身见我见一时断除截然不同。此声闻禅虽然易修易证,但末学并不鼓励禅子们修学,原因是:声闻初果不能揣测菩萨初果(明心七住位)所证境界,乃至声闻四果亦不能知菩萨初果明心之人所证真如境界,更不能明白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之境界。而菩萨七住(初果)明心若真、非解悟者,略作思维体验便知声闻初果慧解脱者所证境界。此是声闻禅与祖师禅之不同所在。

声闻四果舍报便入涅槃,声闻初果舍报便生欲界天,菩萨初果乃至四果,舍报后皆不入涅槃,证得不生不灭之真如大涅槃故,一念慧相应故,眼见真如之本无生灭,故不畏生死。无数小菩萨不畏隔阴之迷,常住此娑婆世界自度度他,其愿力来源在此,令人钦佩之尊贵情操之根源亦在于此。

外道、声闻、缘觉、菩萨道的差别

同修若有依上述之法修动中禅,而次第断结、得声闻果者,仍应发菩萨大心,常住世间度众。此则应续修祖师禅,悟明真如、眼见佛性,以此为凭,方能不畏世间诸苦,常住世间,利益有情。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佛法,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持每天修行,这样我们也是能够知道佛经中到底讲了什么内容 ,同时也是能够知道自己修行佛法的功德是什么,所以一定要多多的修行佛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地藏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