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人冷汗一身的孝道三戒
(文:转载)
孝道是孔子“礼治天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人品之一。
在《论语》中,共有十九处提到孝,并且对孝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标准,可见孝在孔子思想和《论语》中的份量。孔子所讲的孝道,虽已经二千多年的岁月沧桑,但仍闪耀着真理和人性的光芒。面对孔子所倡之孝道,试问天下之子女,几人敢言已达之?
恐怕很多人只会冷汗一身了。
冷汗出在哪里?出在难以做到的“孝道三戒”。
一 戒:色难,不可把孝敬当负担。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点破了尽孝的最难事,也道出了孝之最高境界。那就是真正从内心深处孝敬父母,能够始终对父母和颜悦色,而不是把孝敬只当做一种责任、一种义务,甚至是一种恩赐。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当我们的生命凝聚着父母之恩来到世上,也就注定我们必须要对父母报以恩情。如果我们对生养父母都不能孝敬,却去谈什么博爱之心,岂不是滑稽得很?但事实上,现实社会上却不乏有把孝敬父母当作一种生活负担的人。
不少人把自己的应尽孝心作为一种累赘和父母双亲讲条件,与兄弟姐妹平分摊,甚至把父母当皮球来回踢来踢去。 正由于此,不知多少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老了老了却要落得个两老分离,居无定所。
不知多少老人虽然拉扯孩子好几个,却要忍着子女冷漠无情的眼光度馀生,就着子女极不情愿的脸色吃冷饭。也因于此,现在不少老人不再讲养儿防老,而是存钱防老,早早地把自己送进养老院。这是一种多么的悲哀与不幸!
色难,难在“除私心安良心”;色难,难在“去心魔留善根”。没有良心和善根的人,是做不到孝的。
二 戒:惟钱,切记赡养并不等于尽孝。
有不少人认为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给他们更多的钱花,让他们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能够享享清福。这种想法和做法对吗?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人们讲孝,大多指能够赡养父母。但是,那些狗马之类的,也能得到很好地喂养。如果我们不从心里敬重父母,从心里孝敬父母,那又何区别呢?这就告诫我们,孝敬父母只在物质上给他们提供基本保障甚至优厚条件,都是远远不够的。
孝敬父母更重要的是心孝,除了物质上的供养,更要注重在精神上为年迈的父母创造更多的舒心和快乐。经常回家看看,和父母唠唠家常,抽时间陪父母出去转转,给老人讲讲社会上有趣的事情,时常让他们和孙子孙女亲热亲热,隔三差五和老父亲对饮几盅酒,定期为老人做个体检,等等这些看似小事之举,对他们来说,却是最为宝贵的情感财富。
但不少人因工作忙而无暇顾及老人,于是就多给钱,或给父母雇保姆,或在城市买房把老人接来住。表面看上去,都是些大孝之举。但事实上,却因根本没有顾及老人的情感而成了不孝。更有一些城里人嫌乡下的公公婆婆不讲卫生,不但自己不愿意去甚至连孩子也不想让去。这样的人就是给老人金山银山,又怎能和孝挨得上边?
孔子的话提醒我们,对老人而言,物质上已经享用不了多少东西了,他们所渴望的就是女子真正从情感上关注、关心他们的需求,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的精神得到满足。
三 戒:越轨,时时处处都需走正道。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做儿女的,除了能够在生活上照顾好父母,还有就是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行为担心而寝食不安。
就如孔子所言,除了让父母会为自己的身体挂念,其他事情都能让他们无虑。做儿女的能够正直为人,其实就是一种大孝。但有一些人,为了所谓的报恩,让受了一辈子苦的父母过上“幸福”生活,就不惜去偷、去抢、去贪、去受贿来“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往往因东窗事发,害得父母一夜白头,两眼哭干,甚至郁而逝。这哪里是孝父母,简直就是在害父母。
所以,孔子告诫我们,除了竭尽所能反哺父母之恩,还有就是要始终走正道,让父母亲在家中不至于因为担心你哪天会误入歧途而提心吊胆。从这个层面上说,努力工作并有所建树,不单是个人追求的问题,也不单是职业道德的问题,还是一种尽孝的家庭美德。
孔子也不主张对父母惟命是从,强调“父母几谏”。有不同意见,要注意以尊重、委婉的态度和父母多沟通,取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但如果动不动就以代沟为名,根本听不进父母的意见,以我行我素标榜自己的成熟和独立,这都是大不孝了。做子女的,在要求父母尊重自己的同时,先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给了父母应有的尊重。
天下之事,知易行难。正所谓,讲孝,论心不论行,论行天下无完人。面对孔子之孝道,我们除了汗颜羞愧,那就是身体力行了。只要用心去做了,冷汗或许就少出许多。